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行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縱深發展。
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系統指導各地方和各主體加快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化問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發展質量和水平,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
經企業申報、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確定了2022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見附件),現予公布。請各地結合實際,加強對相關平臺的服務指導,不斷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成就舉世矚目。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移動寬帶網絡,截至2021年底,建成開通5G基站142.5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
“十四五”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一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石化化工行業產品供給日益豐富、產量增速逐漸分化;二是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從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產能建設轉向以“精耕細作”為主的精細化、專用化、系列化細分市場拓展滲透,服務型制造日漸被市場主體接受;三是責任關懷意識日益增強,產業發展的綠色底色日益濃郁,安全環保已成為業界堅守的從業生存底線和發展基本要求;四是資源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約束日益趨緊,基于二氧化碳開發含碳化學品備受關注,以綠色循環低碳為基本特征的化工園區正逐步成為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騰挪發展的主要載體。
根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管理辦法》、《關于開展2021年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評審和公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十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3個示范基地榜上有名。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深入研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理解其內涵要義,準確領會和把握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降碳和安全、破和立、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等多方面多維度關系,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既不能搞“碳沖鋒”,又不能搞運動式“減碳”。
到202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到2025 年,在數字孿生、數據字典、人機協作、智慧供應鏈、系統可靠性、網絡安全與功能安全等方面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簇,逐步構建起適應技術創新趨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