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工廠愈加希望使用計算機來替代人完成越來越多的操作。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對企業全面、系統的數字化重塑,來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企業打造成為面向未來的智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打造智能企業的主要手段和核心路徑。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自動化和信息化,試想沒有基礎的生產數據、沒有生產單元的自動化操作,企業就無法完成數字化轉型,進而無法實現智能企業這一目標。
未來,我國還需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落地實施,完善與相關設施共建共享所涉及的施工標準和驗收規范,讓數字基建真正成為通向數字孿生世界的“鐵公基”。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相關舉措強調從全局視角,優化面向全國提供服務的重大關鍵基礎設施的布局,完善系統功能、改進發展模式,將進一步提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系統整體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當前,能源行業正處于數智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傳統能源企業正積極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生產設備、運營流程等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新興能源企業則以數智化技術為核心,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推動能源行業的創新發展。
儀器儀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的基礎,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27日來自中關村論壇年會——高端儀器創新發展平行論壇的消息,我國儀器儀表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已培育出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2023年實現營收超1萬億元,正式進入萬億元時代。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密集活躍,機器人應用及配置效率顯著提升,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過去十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從小到大,已經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
數字化轉型,是新時期全社會范圍內推動工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關鍵戰略行動,將推動制造業全面邁向中高端,為中國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字化轉型在賦能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化和綠色化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逐漸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企業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在全球市場需求減弱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企業紛紛尋求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型,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在智能交通技術及其產業的持續進步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國正積極構建一個安全可信、便利高效、綠色智能、開放共享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自動駕駛、車輛與道路協同、車聯網等核心技術正在加速實現,并塑造著未來汽車及出行的發展趨勢。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智能交通的快速發展,還使其成為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一個亮點。同時,“AI+交通”的創新應用情景也正日益增多。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和活躍,科技和產業形態正在發生體系性變革,工程科技的顛覆性創新和體系創新已經成為戰略競爭的焦點。鑒于此,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技未來20年發展戰略研究”總體項目組發布《愿景驅動的中國工程科技2040發展戰略研究》,基于我國工程科技發展需求和世界發展趨勢,提出“經濟預測-需求分析-技術預見-愿景分析-戰略架構-技術路線圖-政策選擇”戰略研究方法體系,預測了我國2040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態勢,描繪了2040年我國社會發展的九大綜合愿景。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政策環境的支持,還需要工業互聯網、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關鍵要素的協同發展。未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呈現智能制造、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數字化工廠等十大趨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選擇包括實現三個轉變:由軟件向硬件轉變、由單體向互連轉變、由網絡向垂直大模型轉變。同時,注重鏈接、算力、數據和標準的四個要素。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是智能工廠的基本組成單元,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制造全過程和供應鏈全環節核心問題,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實現具備協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實際價值的應用。十余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通過新模式應用探索、智能工廠建設、解決方案攻關等,總結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場景,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供有益參考。
以煉化領域優化生產計劃及工藝過程,煤化工領域提高安全管控、能源平衡及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氯堿領域提升工藝穩定性,輪胎領域提高勞動生產率及加快服務化轉型,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領域提升質量穩定性及安全環保水平等為重點,推進企業在生產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環保等重點環節加快新型工業網絡、儀器儀表、智能裝備設備、關鍵軟件和系統等“基礎填平補齊”和改造提升。
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機遇藍皮書 摘要:智能制造裝備作為高端制造業的核心,融合了傳感、控制、AI等技術,正推動工業革命向智能化、互聯化發展。隨著全球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逐漸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本報告將深入解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內涵、全球及中國的發展現狀、產業鏈與區域發展格局、投資機會與策略,為關注制造業未來的讀者提供深度洞察。
研究表明,受經濟、技術、政治三重因素影響,新一輪產業轉移呈現政治化、多極化、雙向化、綠色化、再垂直化五大趨勢。
智能制造已成為公認的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的國家戰略。以德國工業4.0 為代表的智能制造集中于離散裝備制造業,過程工業智能制造的模式為智能優化制造,生產過程智能化是智能優化制造的關鍵。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技術基礎,為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開辟了新的途徑。
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興工業化。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部署,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報告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深度研究,并針對不同產業創新方向進行了前瞻性的預測,并發此研究成果。該成果系統地闡述了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不同產業領域將迎來哪些深刻的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