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之快為全球矚目,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在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驅動下,國產工業機器人憑借性價比、渠道等優勢,已經占據了國內很多細分領域的大部分市場,但在許多核心部件領域,自主化仍有一段路要走。未來,隨著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國產替代需求不斷增長,期待本土企業抓住這一契機乘風而上,持續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做大做強。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工業機器人行業出現應用場景拓寬、替代人工加速等趨勢,從而導致工業機器人需求的爆發。過去,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依賴汽車制造、3C電子等行業應用。疫情的到來,讓更多行業的制造企業意識到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意義,加之人口紅利消退、人力成本增加、用工困難等問題,我國各行業都加快了“機器換人”的速度。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我國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預計在“十四五”期間,碳排放管控也將逐步擴大覆蓋范圍,納入石化、化工、煤炭、鋼鐵、有色、造紙、民航等高排放重污染行業。未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自動化技術將在以低碳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中發揮日趨重要的作用,攜手用戶企業共建低碳生態,最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除了我們顯而易見的新能源產業,受益于自動化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的行業還有很多。作為使能技術,自動化可以幫助用戶監測能源消耗、優化運維效率,甚至做出預測性維護以節約能源同時降低企業各方面成本。近年來,自動化廠商推出的“綠色”解決方案滲透到了各個領域,綠色工廠、綠色建筑、綠色電力……盡管在一些應用行業自動化廠商也是初次嘗試,面對機遇也面臨挑戰,但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自動化儼然成為綠色環保的一大推動力。
“5G+工業互聯網”在行業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二者融合產生的倍增效應和巨大應用潛力正加速釋放。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持續促進5G與工業互聯網更好地深度融合值得深入思考。雖然“5G+工業互聯網”應用走向規模發展將面臨著諸多挑戰,也充滿了發展機遇,“5G+工業互聯網”勢必成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未來三年將是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創新發展的關鍵期。"
我國新時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抓手。而5G成為新基建首選與支柱,與已有無線技術相比5G更適于工業互聯網的要求。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大有可為,但真正實現落地仍面臨挑戰。抓住 “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機遇,推動工業制造業邁向萬物互聯、萬物智聯、萬物智控的智能制造新時代。
隨著物聯網被明確定位為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物聯網底層的整合需求也越來越急迫,再加上物聯網相關技術發展的日漸成 熟,第三階段的整合已開啟。在各方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物聯網即將步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未來的智能變頻器將是集成的、數字賦能的、支持互聯服務的、符合制造業愿景 并滿足企業智能制造需求的核心資產,是具備感知、記憶、分析、決策和優化能力的高效精 準、安全合規的硬件。
IT技術的發展,再次帶來了產業升級發展的可能性。制造業正在尋求通過傳感技術、網絡技術、云及邊緣技術,以及AI技術的使用,實現柔性生產,來滿足客戶需求的多樣性。 制造業IT與OT融合的發展趨勢對于工業網絡通信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
制造業作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自學習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先進生產方式。當前,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產業智能升級的關鍵支撐,它也因此肩負著我國核心科技創新突破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國與網絡強國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