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已經成為城市重要的交通樞鈕,為確保運營安全性及提升乘客服務質量, 南京地鐵導入研華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解決方案,讓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各項訊息并做出正確判斷,不僅確保了列車的運營安全,更提高了管理效率及服務質量。
南京地鐵1號線,于2005年9月正式啟動,這是南京地鐵第一條建成運營的線路,每日載客量平均為85萬人,全線共設置27座車站,為確保地鐵運營的安全性及提升乘客服務質量,南京地鐵導入研華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ISCS)解決方案,將地鐵站內所有IT與機電系統整合在單一接口上,讓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各項訊息并做出正確判斷。
綜合監控系統 集中訊息統一管理
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一般以電力監控系統(PSCADA)、環境與機電設備監控系統(BAS)為核心, 再整合屏蔽門系統(PSD)、廣播系統(PA)、閉路電視系統(CCTV)、乘客信息系統(PIS)的接口,管理者除了可以在單一接口上看到這些系統的訊息外,還能控制系統下的底層設備。另外,ISCS也會串聯列車自動監控系統、時鐘系統、火災報警系統(FAS)、乘客信息系統(PIS) 等,但只接收相關信息,在必要的時候發出通知,提醒管理者注意,通常不具備控制底層設備的功能。
研華智能系統事業群業務開發經理陳坤宏認為,綜合監控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訊息綜合起來統一管理,一來確保列車運營安全,二來提高服務質量,三來則可以進行事件分析,提升管理效率。舉例來說,以前列車進站后,站臺的屏蔽門系統就直接打開、沒有任何警示通知,現在將PSD整合廣播系統,屏蔽門在開啟前便能透過廣播發出嗶嗶聲,提醒站臺候車乘客注意,這就是系統整合所帶來提高運營安全的效益。
陳坤宏進一步解釋綜合監控系統的運作架構,主要分成車站和控制中心(OCC)兩個部分,每個車站都有一臺前置處理控制器(FEP),負責匯整各個子系統所搜集到的信息,并進行前置處理,再將處理過的信息傳送至云端平臺,經過可視化處理后再呈現到控制中心的電視墻上,方便管理者掌握各個車站的狀況。如此一來,不僅能避免太多信息匯入云端平臺,同時也讓車站管理者能夠實時處理緊急狀況,而不是等候控制中心的調派,提高事件處理效率。例如,控制中心可以透過 WebAccess/SCADA軟件在電視墻上顯示各個車站的剖面圖、樓層圖,此時若整合了火災報警系統,那么剖面圖就會標示出火災警報器的設置點,當發生火災警報時,剖面圖就會開始閃爍燈號,在現場監控的人就會知道是哪個車站的哪個位置發生火災警報。
從車站到控制中心 涵蓋軟硬件的整合方案
從綜合監控的系統運作架構來看,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數據傳輸和處理,而研華提供了完整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可以一次滿足軌道交通業者的所有需求。
陳坤宏指出,研華在綜合監控的系統整合上,提供兩種不同功能軟件,一是WebAccess/SCADA,可以整合各個子系統進行自動化監控,二是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可以直接在上面架構私有云管理系統,并實現可視化管理,滿足軌道交通業者的安全考慮。至于硬件則分成三種:負責運算的工業級服務器、負責存放信息的工業級儲存設備與可以顯示訊息的電視墻(包含控制器和屏幕), 從信息的分析、儲存到呈現,提供一條龍完整服務。
至于車站端的前置處理控制器,由于車站各項設備的通訊接口種類繁多,使得FEP控制器必須支持多種介面,才能將不同系統的訊號直接傳送回來,再加上每一個軌道交通業者的整合需求不同,所需要的接口種類也就不一樣,因此研華在 FEP平臺上設計了3~4個擴充槽,方便軌道交通系統整合商自行調配所需要的接口。
除了上述控制中心和車站端所需要的軟硬件整合平臺外,包括軌道交通各個子系統所需要的控制器、感測器、網關或顯示屏幕,研華也都能提供相對應解決方案。如此一來,軌道交通業者便能將所有系統架構在同一個平臺上,讓軟件整合更容易,不用每一個系統都要重新整合一次。
“把各個子系統做不同程度的整合,是最近 5~6年來軌道交通管理的趨勢,”陳坤宏說,以前每一個子系統都來自于不同的廠商或承包商,要把它們全部整合起來,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如今在整合管理的趨勢下,研華不只強化既有硬件平臺的完整度,更進一步提供 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加快系統整合時的人力與時間,讓業主能夠收斂全部的系統,進而提升管理效率。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9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