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王仁哲,行增暉,劉小樹
1目標和概述
截至2020年底,中國內地有45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共269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7978.19公里。需要維護的設備種類及設備設施的數量達到幾十萬/百萬臺套級別。不斷延伸的線路和增加的客流為行業帶來持續的發展機會,同時設備狀態監控及分析預測能力的落后,也為軌道交通的設備維修保養等工作帶來了難以疏解的繁重壓力,具體表現在:信息碎片化現象嚴重,數據一致性差;數據類型單一,無法支撐有效的數據分析手段;各專業信息形成孤島,共享困難;信息滯后,實時性和追蹤性差。
軌道交通機電設備種類和數量繁多、運行機理各異,設備運維保養也面臨上述同樣問題。為此和利時公司使用邊緣計算和云邊協同技術,在邊緣側部署邊緣智能控制器,與車站的邊緣云相結合。基于虛擬化及工業互聯網架構,依靠強大靈活的通訊能力和運算能力,使用一套系統實現多維數據采集,以及多個專業的統一監控管理。
該方案的主要目標是采用邊緣計算與云邊協同技術,通過自動、實時、全面透徹的感知,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處置由事后向事前預警預測轉移,實現預測維修管理模式落地。通過各專業設備相關數據整合與大數據設備建模分析,智能生成設備運維工作建議,從而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提升運行安全。
2方案介紹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機電管理平臺iBAS方案,使用基于和利時集團自主研發的邊緣智能控制器(EdgeIntelligenceController,EIC)替代傳統可編程控制器PLC,采用虛擬化技術并搭載AI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傳統BAS功能和機電智能診斷功能。利用EIC邊緣計算功能并結合AI人工智能算法,實現節能控制、扶梯/風機/水泵/冷水機組等機電設備的智能故障診斷等更廣泛的應用。搭載無線物聯模塊,通過無線網絡實現設備的無線接入,減少復雜網絡布線,節約施工和材料成本。方案系統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機電管理平臺iBAS方案系統架構圖
2.1解決方案硬件平臺
EIC采用工業級無風扇設計,搭載高性能4核CPU,支持USB、DP、Powerlink、以太網等多種外設接口,支持多種存儲介質擴容以提升整機系統硬件性能,單體設備能提供80TOPS的算力,同時通過算力網絡來實現邊緣側多個EIC之間的算力均衡和算力調度。依托虛擬化技術,EIC可劃分為工業控制、邊緣計算等不同業務系統,靈活劃分各業務系統的硬件資源、外設,使得各系統安全隔離、靈活擴展。作為邊緣控制平臺,集成成熟的工業控制、邊緣計算、協議轉換等行業應用,與云平臺深度融合,實現云邊端協同。EIC外觀與軟件功能劃分分別如圖2、圖3所示。
圖2EIC外觀圖
圖3EIC軟件功能劃分圖
和利時EIC技術水平及指標:
(1)最小輸入輸出響應周期≤10ms,且與系統規模無關。
(2)單站支持I/O物理點數≥300,000點。
(3)支持高速采集通道≥200通道,單個通道采樣率≥64Ksps,分辨率16bits。
(4)支持機架冗余,冗余切換時間≤50ms。
(5)支持在線下裝,可在運行中無擾修改邏輯、硬件、任務等資源。
(6)支持聯合仿真。
(7)全系統時間同步,時間分辨率≤1ms。
(8)可擴展算力,最大算力≥100TOPS。
2.2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算法
在云端進行大數據的存儲,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建立模型;云端將訓練的模型通過云邊通道同步到邊緣側,在邊緣智能控制器中進行計算,實現設備的控制輸出;云端根據設備的運行情況,持續優化模型。目前在北京19號線地鐵項目中已經實現自動扶梯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風機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站臺門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蓄電池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節能控制與冷水機組診斷分析等AI算法,收到預期效果。iBAS方案云邊協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邏輯如圖4所示。
圖4iBAS方案云邊協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邏輯圖
該項目主要產生3項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具體如表1、表2所示。
表1主要知識產權列表
表2主要軟件著作權成果列表
3代表性及推廣價值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機電管理平臺iBAS方案是完全落地的邊緣計算與云邊協同的典型場景案例。整體技術充分考慮地鐵行業設備運維的實際需要,方案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能滿足行業對設備運維的高標準要求。該方案使用一套系統實現對監控系統多維度的高效統一管理;系統的大規模應用,可幫助企業用戶實現智能監控,支撐預測維修管理模式落地,實現故障處置由事后向事前預警預測轉移。該方案已應用于北京地鐵19號線上,在該線路上采用了EIC實現傳統BAS功能以及機電智能診斷功能。通過虛擬化技術,EIC替代傳統物理PLC,并融合FEP、邊緣計算,實現了自動扶梯、風機、站臺門、蓄電池、節能控制等五類設備或系統的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利用平臺功能整合孤立的機電運維系統,實現統一運維。同時EIC實現傳統BAS功能和機電智能診斷功能,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保安全”的建設目標。
該方案在先進技術應用上具有以下代表性:
(1)對象化管理(數字孿生):針對設備對象,融合運行狀態數據、監視狀態數據、輔助監視系統數據,將設備自身狀態、工藝狀態、環境狀態及歷史信息統一進行整體建模,實現對象化的設備監視管理。
(2)智能化應用(數據驅動):基于EIC整合的多維度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實現設備在線故障診斷報警、健康監測、故障趨勢預測、預測維修、故障原因分析、維修效果評估等功能。提升運行安全,降本增效。
(3)邊緣計算:該方案以EIC作為邊緣計算平臺,采用高性能處理器及靈活的硬件資源擴展架構,實現算力、存儲、網絡資源的擴展,提高邊緣側處理能力,降低云端資源需求。同時EIC具有強大的網絡接口功能,支持智能儀表、現場總線、物聯網、視頻/圖像等多種接入方式,簡化系統硬件架構,降低設備和工程部署成本。
(4)云邊協同:該方案將云原生技術應用到傳統監控系統中,提高系統部署的靈活性,并為系統的持續升級提供便利的方法。提供容器化的部署平臺,形成云邊協同,將傳統監控系統中的控制器、現場總線、I/O通道等資源整合到云端,通過云端管理,同時云端通過計算平臺采集的數據做模型訓練,推理部署到邊緣計算平臺,從而實現各種預測功能。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機電管理平臺iBAS方案僅僅是以EIC為計算平臺的邊緣計算一個落地方案,在城市軌道交通中,邊緣計算方案也可以推廣應用到信號、供電、隧道、通信等不同的專業設備運維中,據行業保守估計,到2025年,軌道交通維保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該方案能幫助用戶降本增效,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設備可靠性提高10%以上,故障率降低15%,設備可用率達96%以上,維護成本下降15%。
此外,以EIC為核心的邊緣計算方案還可以在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為代表的大交通行業及電力、石化、智能工廠、新能源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場景。對推動全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2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