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0492(2023)06-066-06中圖分類號:TP29
★ 范瑞兆,陶智麟,張占濤,陶鐵托,黃啟錄,毛永煒(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河南鄭州450001)
★ 魏斌(鄭州益盛煙草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河南鄭州450001)
關鍵詞:加工工藝;過程質量;過程能力;原料消耗
近年來,中國煙草總公司開展了“優秀卷煙工廠創建”和“對標創優”活動,建立了系統的經濟指標評價體系[1],有力地推進了卷煙廠的職能建設。行業卷煙廠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及資源的優化整合,在加工技術、生產裝備、公輔配套保障及物流信息技術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調查發現,學者對卷煙廠制造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產的某一環節,如張文文等[2]和黃麒等[3]針對松散回潮環節的過程能力評價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劉澤春等[4]通過分析卷煙加料過程能力,實現了加料過程穩態判斷及加料
均勻性分析;或對某一卷煙廠進行研究,如文杰等[5]分析評價了一家卷煙廠制絲關鍵環節的過程能力;或是針對卷煙加工工藝現狀進行分析,如張大波等[6]分析研究了國內細支煙加工工藝現狀,并與常規煙支進行了對比等,但對多家煙廠的生產制造能力進行綜合測試與評價分析還未見報道。本文立足卷煙工廠“生產制造”的核心職能定位,選取國內6家近年來經過技術改造的卷煙廠為測試對象,每家煙廠選取一個代表牌號進行生產制造能力綜合測試,旨在系統了解改造后卷煙廠的生產制造能力現狀,為卷煙廠在生產設計、加工工藝、質量控制、設備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測試對象
選取6家卷煙廠(分布在四川、浙江、甘肅、山西、河南、江蘇5省)具有代表性的A、B、C、D、E、F牌號卷煙生產線,測試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測試對象基本情況
1.2 測試方法
溫度、含水率等在線檢測數據優先取用在線檢測數據,從數據采集系統自動采集。煙絲結構、填充值、整絲率變化率、葉絲寬度、卷煙物理質量和煙氣質量等離線數據按照《卷煙工藝規范》(2016版)、GB/T22838《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卷煙》等相關規范[7-15]的要求進行測試。
為保證測試數據能夠表征測試生產線的真實水平,需要去除料頭料尾數據對測試的影響,并統一不同廠家數據處理規則(表2),對相關測試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表2 數據處理規則
2 結果與分析
2.1 制絲工藝流程
A、B、C、D、E、F6個牌號卷煙加工工藝流程均采用單線全配方加工模式,工藝流程并無較大區別,主要區別在于加料方式與烘絲方式(表3)。
表3 測試對象加工方式
2.2 制絲過程質量測試結果
參與測試的6個牌號制絲過程主要質量指標測試結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制絲過程主要質量指標測試結果
表5 制絲過程主要質量指標測試結果
根據《卷煙工藝規范》要求[7],葉絲含水率及煙絲標準偏差≤0.17,從表5可以看出,在葉絲干燥工序除D牌號外,其余牌號基本滿足規定。D牌號標準偏差為2.23,與其他牌號相差較大。為分析D牌號數據異常原因,繪制其含水率時間序列圖(圖1),可以發現,測試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出口含水率遠低于平均值。為查找原因,繪制其同時間流量時間序列圖(圖2),可以看出,葉絲干燥階段出口含水率標偏數據異常的原因,主要為測試過程中經歷了斷流斷料。去除斷流部分,重新計算出口含水率標準偏差為0.11,處于正常范圍內。
圖1 D牌號葉絲干燥工序含水率時間序列圖
圖2 D牌號葉絲干燥工序流量時間序列圖
在煙絲含水率中,同樣是D牌號不滿足《卷煙工藝規范》要求。繪制其煙絲含水率時間序列圖(圖3),發現其同樣有含水率急劇下降的情況,繪制其加香煙絲流量時間序列圖(圖4),發現同樣是斷料的原因造成煙絲含水率標準偏差異常。去除斷料部分,重新計算煙絲含水率標準偏差,為0.05,符合卷煙工藝規范要求。
圖3 D牌號煙絲含水率時間序列圖
圖4 D牌號煙絲加香流量時間序列圖
在加料工序中加料比例變異系數,除F牌號外,均滿足《卷煙工藝規范》規定的數值(≤1.0%)。繪制F牌號加料比例時間序列圖(圖5),發現其加料比例有數次較大波動,因此導致其變異系數較大,不符合《卷煙工藝規范》要求。
圖5 F牌號加料比例時間序列圖
參與測評煙廠環節的葉絲整絲率、碎絲率、填充值除E牌號填充值外,均滿足《卷煙工藝規范》要求(填充值≥4.0cm3/g;整絲率≥80.0%;碎絲率≤2.0%),且碎絲率相較于行業平均水平低0.18%。而煙絲的質量參數中,A、E牌號的填充值不滿足《卷煙工藝規范》的要求(≥4.2cm3/g)。
采用氣流干燥的F牌號,除碎絲率稍高于采用滾筒干燥的牌號外,其他指標無明顯差別。
2.3 制絲過程能力測試結果
制絲過程能力主要從流量穩定性、關鍵參數變異系數進行測試。牌號D測試期間發生斷流斷料,因此數據偏離正常值。為統一分析比較生產線實際生產能力,以下計算D牌號數據時,除去斷流時間段的數據。各測評牌號流量穩定性測試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流量穩定性測試結果
通過觀察上表,對比《卷煙工藝規范》中相關標準要求,大部分牌號流量控制能力符合要求,但C牌號在煙絲加香環節、F牌號在松散回潮和煙絲加香環節,與其他牌號相比控制能力相差較大,分別繪制他們的流量時間序列圖(圖6、圖7、圖8)。
圖6 C牌號煙絲加香工序流量時間序列圖
圖7 F牌號松散回潮流量時間序列圖
圖8 F牌號煙絲加香流量時間序列圖
從圖6可以看出,C牌號煙絲加香工序整體控制能力較差,波動大;從圖7可以看出,F牌號松散回潮工序流量出現過急劇波動,導致其變異系數較大;從圖8可以看出,即使是已經經過截取過后的數據,F牌號煙絲加香工序料尾流量仍出現較大波動,顯示其料尾控制能力較差。
參與測評牌號關鍵工藝參數測試結果見表7。
表7 關鍵工藝參數測試結果
觀察上表,發現參與測評各牌號關鍵工藝參數控制良好,僅有F牌號松散回潮回風溫度標準偏差大于2,繪制其松散回潮回風溫度時間序列圖(圖9)。
圖9 F牌號松散回潮出口溫度時間序列圖
觀察上圖可以發現,數據經過截取后料頭仍有較長時間為不穩定狀態,是造成其標準偏差較大的原因。
2.4 產品質量測試結果
卷煙物理質量測試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卷煙物理質量測試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牌號卷煙物理測試結果良好,E牌號卷煙物理質量控制能力略差,吸阻、硬度均略微超過標準要求。煙支硬度部分,采集到測試數據的廠家均未滿足《卷煙工藝規范要求》。
表9為卷煙產品煙氣質量指標測試結果。
表9 卷煙產品煙氣質量指標測試結果
由上圖可以看出,6個牌號焦油含量盒標值與測試值均相差較少,均在0.7mg以下,遠小于《卷煙》中所規定的允差要求(盒標焦油量在5mg~10mg時,|盒標值-測試值|≤2.0mg;盒標焦油量≥11mg時,|盒標值-測試值|≤2.5mg)。煙堿方面,6個牌號煙堿含量盒標值與測試值均相差0.1mg左右,低于0.3mg的國標要求(盒標煙堿在0.5mg~1.0mg時,|盒標值-測試值|≤0.20mg;盒標一氧化碳≥1.1mg時,|盒標值-測試值|≤0.03mg)。一氧化碳方面,通過觀察上表可以發現盒標值與測試值的差值同樣遠低于國標要求(盒標一氧化碳在5mg~10mg時,|盒標值-測試值|≤2.0mg;盒標一氧化碳≥11mg時,|盒標值-測試值|≤3.5mg)。
2.5 生產消耗測試結果
原料消耗測試結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原料消耗測試結果
根據《卷煙工藝規范》中關于原料損耗與消耗指標的要求,萬支卷煙原料標準消耗為≤6.9Kg;觀察上表可知,除B、C牌號外,其他牌號均未滿足要求。鑒于參與測試廠家大部分剛剛經過制絲線升級改造或易地技術改造,生產線仍處于技術調試階段,因此可能出現消耗過大的現象。
煙用材料損耗測試結果見表11。
表11 煙用材料損耗測試結果
觀察上表并對照《卷煙工藝規范》中相關指標要求,可以看出大部分牌號均符合相關工藝要求,但F牌號卷煙紙、濾棒、小盒三項指標均不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生產F牌號的卷煙廠剛剛經過易地技術改造,可能仍在經歷技術調整,需關注輔材損耗問題。
參與測評牌號生產線有效作業率見表12。
表12 生產線有效作業率
根據《卷煙工藝規范》中關于生產效率指標的要求,主要設備有效作業率≥95.0%,生產線綜合有效作業率≥85.0%,對照發現,參與測評牌號大部分未達到要求。調查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生產安排不飽滿,實際運行天數未達到設計運行天數,并且日作業時間達不到16小時;另一方面原因為設備預熱時間、批間時間、換批時間較長。各工廠需通過進一步優化排產計劃,盡量安排集中連續生產,加強設備保養與維護,努力縮短預熱時間及換批時間,提高設備與工藝參數控制水平,進一步提升有效作業率,進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與能源消耗。
3 結論與討論
(1)各卷煙廠在經過制絲線升級改造或易地技術改造后,生產制造能力均獲得了較大提升,過程控制能力強,能滿足《卷煙工藝規范》相關要求,能滿足卷煙廠高質量生產要求。
(2)多數卷煙廠制絲生產線測試期間生產能力總體表現較好,但部分煙廠物料流量控制能力仍需提高。物料穩定性關系到生產過程中各關鍵參數的穩定性,減少斷料、料頭料尾時間等因素,可有效保障生產過程中各參數穩定性。
(3)各卷煙廠生產過程中原料消耗較大,主要原因是剛剛經過技術改造,生產線仍處于技術調試過程中。建議高度重視原料消耗問題,降低消耗,提高效能。
(4)各卷煙廠生產線有效作業率均未達到相關規范要求,應合理安排生產時間,優化排產,提升有效作業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與能源消耗。
作者簡介:
范瑞兆(1994-),男,河南漯河人,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陶智麟(1975-),男,河南許昌人,高級工程師,學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張占濤(1981-),男,河南開封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陶鐵托(1982-),男,重慶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黃啟錄(1985-),男,山東菏澤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毛永煒(1987-),男,甘肅武威人,工程師,碩士,現就職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魏 斌(1984-),男,河南三門峽人,高級工程師,學士,現就職于鄭州益盛煙草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煙草工藝及智能制造。
參考文獻:
[1] 卷煙工廠分類指標對標口徑 (2019版).
[2] 張文文, 袁銳波, 羅璟, 等. 松散回潮出口片煙含水率的過程能力分析與評價[J]. 價值工程, 2017, 36 (03) : 131 - 133.
[3] 黃麒, 陳曉, 王雅文. 卷煙廠制絲過程能力評價與提升研究[J]. 標準科學, 2015 (02) : 81 - 84.
[4] 劉澤春, 黃華發, 洪偉齡, 等. 過程能力分析在卷煙加料均勻性評價中的應用[J]. 煙草科技, 2010 (10) : 5 - 7 + 21.
[5] 文杰, 唐著寬, 楊明權, 等. 過程能力分析在制絲工藝技術改進中的應用[J]. 煙草科技, 2012 (03) : 12 - 16.
[6] 張大波, 孔臻, 吳碩, 等. 國內細支卷煙加工工藝現狀[J]. 煙草科技, 2018, 51 (01) : 79 - 84.
[7] 徐維華, 羅登山, 雷樟泉, 等. 卷煙工藝規范[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
[8] YC/T 178- 2003, 煙絲整絲率、碎絲率的測定[S].
[9] GB/T 22838-2009,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S].
[10] GB/T 5606.1-2004, 卷煙第1部分: 抽樣[S].
[11] GB 5606.2-2005, 卷煙第2部分: 包裝標識[S].
[12] GB 5606.3-2005, 卷煙第3部分: 包裝、卷制技術要求及貯運[S].
[13] GB 5606.4-2005, 卷煙第4部分: 感官技術要求[S].
[14] GB 5606.5-2005, 卷煙第5部分: 主流煙氣[S].
[15] GB 5606.6-2005, 卷煙第6部分: 質量綜合判斷[S].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3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