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明,張 剛
1 概述
在計算機工業控制系統中,一般包括智能I/O處理單元、主控單元(主CPU單元)和后臺處理系統。主控單元與后臺處理系統之間通過10/100Mbps以太網進行連接;主控單元與智能I/O處理單元之間的連接采用現場總線,如Profibus、FF、LonWork、CAN Bus等。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種成熟的現場總線,由德國BOSCH公司開發,最初用在汽車內的自動化系統中,由于其性能優異、價格低廉,很快被推廣到工業控制現場。其物理層使用雙絞線,符合ISO DIS 11898標準,其數據鏈路層采用了載波偵聽及碰撞檢測機制(CSMA/CD),同ETHERNET相似,不同的是CAN Bus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優先級控制,使高優先權的信息可以不受阻礙地立即傳送。CAN Bus的最大特點是其可靠性,按ISO DIS 11898標準,雙絞線中即使有一條線接地或與電源短路,甚至斷線,它都可以正常地傳輸信息。其最高傳輸速率為1Mbps,最大傳輸距離為10km,網絡上的節點數量無特定限制。
與主從方式的現場總線不同,CAN Bus是一種對等式(Peer-to-Peer)的現場總線網,采用CAN Bus連接主控單元與I/O單元,可以通過節點ID和ID掩碼的選擇,方便地實現點對點、點對多點和廣播等多種傳輸方式;可以提高主控單元與I/O單元,I/O單元之間的隔離性,便于實現模塊的冗余和不停機拆裝;可以實現無集中機柜的分散安裝方式,系統控制功能可進一步向下分散。
目前使用的CAN Bus技術規范有兩部分,即CAN2.0A和CAN2.0B。CAN Bus的技術特點如下:
① 各個節點具有相同的總線訪問權,Peer-to-Peer方式無需主節點;
② 無破壞性的基于優先權的總線仲裁策略;
③ 不需要發送目的地址,借助接收節點濾波實現向多點發送;
④ 數據幀、數據請求幀、出錯幀和超載幀等四種幀格式;
⑤ 五種錯誤檢驗;
⑥ 配置靈活性;
⑦ 全系統數據相容性;
⑧ 發送期間若丟失仲裁或由于出錯而遭破壞的幀可自動重發;
⑨ 暫時錯誤和永久性故障節點的判別及故障點的自動化脫離;
⑩ 可程序控制的傳送速率。
CAN2.0B與CAN2.0A相比的最大區別在于CAN2.0B識別碼由11位擴展到了29位,更為靈活方便。
SJA1000是一款常見的CAN2.0B控制器,用于汽車和一般工業環境中的控制器局域網絡(CAN)。它是PHILIPS半導體PCA82C200 CAN控制器(BasicCAN)的替代產品。而且,它增加了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即PeliCAN,這種模式支持具有很多新特性的CAN 2.0B協議。
其擴展功能主要有:① 可讀/寫訪問的錯誤計數器。② 可編程的錯誤報警限制。③ 最近一次錯誤代碼寄存器。④ 對每一個CAN Bus錯誤的中斷。⑤ 具體控制位控制的仲裁丟失中斷。⑥ 單次發送(無重發)。⑦ 偵聽模式(無應答、無主動的出錯標志)。⑧ 支持熱插拔(軟件實現的位速率檢測)。⑨ 驗收濾波器擴展(4字節代碼、4字節屏蔽)。⑩ 自身信息接收(自接收請求)。
2 總線的應用
要提高基于CAN Bus控制系統的性能,必須注重主控單元與I/O單元、I/O單元之間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充分合理的利用CAN控制器提供的功能,設計高效而又滿足應用的應用層協議。
下面就以SJA1000為例,描述在工業控制系統中CAN Bus的應用設計,包含通信速率、節點定義、幀結構、過濾方式、識別碼格式和優先級的定義等內容。
2.1 通信速率
系統預設8種通信速率,根據SJA1000的實際時鐘頻率,計算出每種通信速率下SJA1000的BTR0 和BTR1寄存器的設置值。系統的通信速率由主控單元確定(根據組態軟件的設置來設置SJA1000),I/O單元自動偵聽CAN Bus通信速率,并設置自身的SJA1000。
2.2 節點定義
主節點: 主CPU(主控單元)節點,允許單CPU、雙CPU、多CPU等配置方式。
從節點: I/O單元節點,允許單I/O、雙I/O冗余配置方式,同一CAN Bus上的從節點數目最大為64。
2.3 CAN通信幀結構
所有在CAN Bus上傳送的信息都以幀為基本單元,每幀的長度為5~13個字節,具體長度視傳送內容確定。CAN通信幀結構見表1。
表1 CAN通信幀結構
Byte0 |
Frame information |
BIT7:1;BIT3-BIT0:0~8;其余位:0 |
Byte1 |
Identifier 1 |
報文標識碼的ID.28~ID.21 |
Byte2 |
Identifier 2 |
報文標識碼的ID.20~ID.13 |
Byte3 |
Identifier 3 |
報文標識碼的ID.12~ID.5 |
Byte4 |
Identifier 4 |
高5位為報文標識碼的ID.4~ID.0;其余位:0 |
Byte5 |
Data byte 1 |
數據1 |
Byte6 |
Data byte 2 |
數據2 |
Byte7 |
Data byte 3 |
數據3 |
Byte8 |
Data byte 4 |
數據4 |
Byte9 |
Data byte 5 |
數據5 |
Byte10 |
Data byte 6 |
數據6 |
Byte11 |
Data byte 7 |
數據7 |
Byte12 |
Data byte 8 |
數據8 |
2.4 過濾方式
為提高CAN Bus上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并充分利用CAN Bus的優先級仲裁機制,系統應保證:
(1) CAN Bus不同節點所發送的通信幀其識別碼一定不同;
(2) 對于CAN Bus上的點對點通信幀,保證有且只有目的節點能接收到。
要滿足上述2個要求,在設計上應使通信幀的識別碼與SJA1000驗收濾波器互相配合。
SJA1000 驗收濾波器由4 個驗收碼寄存器ACR0、ACR1、ACR2和ACR3和4個驗收屏蔽寄存器AMR0、AMR1、AMR2和AMR3組成。它們在SJA1000的復位模式下可由主控制器設置,從而可對接收信息構成非常靈活的濾波。
在本系統中,CAN節點對通信幀的接收采用單過濾方式。單濾波是指只有1個由4個驗收碼寄存器和4個驗收屏蔽寄存器組成的驗收濾波器,總線上的信息只有通過它的驗收濾波才予以接收。ACR和AMR是配合在一起工作的,所有AMR 為0 的位,ACR和CAN通信幀識別碼的對應位必須相同才能驗收通過;所有AMR 為1 的位,ACR 對應位的驗收濾波功能則予以屏蔽,CAN 信息幀的相關位與驗收結果無關。
節點的驗收碼和屏蔽碼的設置見表2。
表2 CAN節點驗收碼和屏蔽碼設置表
節點類型 |
驗收碼 ACR0.7- ACR0.5 |
驗收碼 ACR1 |
屏蔽碼 AMR0.7- AMR0.5 |
屏蔽碼 AMR1 |
主節點(CPU) |
0 1 0 |
00h |
110 |
0ffh |
從節點(I/O單元) |
0 0 1 |
ACR1 |
101 |
AMR1 |
對于所有類型的節點,驗收碼ACR0.4-ACR0.0、ACR2和ACR3的所有位均為0,屏蔽碼AMR0.4-AMR0.0、AMR2和AMR3的所有位均為1。
I/O單元各節點均分配一個邏輯ID,由此確定CAN通信的物理地址,從節點邏輯ID及驗收碼ACR1和屏蔽碼AMR1的分配規則為:
從節點的驗收碼ACR1的8位由4個“1”和4個“0”組成;
不同從節點的驗收碼ACR1均不相同;
從節點邏輯ID越小,對應的驗收碼ACR1也越小;
從節點的屏蔽碼AMR1為其驗收碼ACR1的反碼。
根據上述規則,可分配出70個從節點,選取其中的64個作為系統的從節點。
2.5 CAN通信幀報文標識碼(29位)定義
CAN通信幀報文標識碼(29位)定義如下:
ID.28~ID.26:信息流向(MDIR),3位。具體含義見表3。
表3 CAN節點信息流向表
ID.25~ID.21:信息類型(MTP),5位;
ID.20~ID.13:從節點號索引(SNI),8位。CPU節點發送時表示目的從節點,從節點向CPU節點發送時表示源從節點,從節點之間通信時表示目的從節點。0ffh表示是廣播幀,發送點對點幀時,SNI就是從節點邏輯ID號對應的從節點驗收碼ACR1。
ID.12~ID.5:信息編移(MOS),8位。對于點對點的CAN通信幀,此信息偏移表示該通信幀內數據的偏移。對于CPU節點發送的廣播幀,此信息偏移用來表示發送此廣播幀的不同的CPU節點,例如可以是CPU節點所在主控單元的系統網絡站號。
ID.4~ID.2:保留,3位。
ID.1~ID.0:源節點內部單元序號(SNMN),2位。非冗余CPU節點發送時,SNMN保留,為0;冗余CPU節點發送時,為0和1分別表示該冗余CPU節點的A機和B機(為2和3保留)。非冗余I/O單元從節點發送時,SNMN保留,為0;冗余I/O單元從節點發送時,為0和1分別表示該冗余I/O單元的A單元和B單元(為2和3保留)。
2.6 CAN通信幀傳送優先級
根據所定義的CAN通信幀報文標識碼格式,CAN Bus上各通信幀傳送優先級首先由MDIR決定。
按照MDIR,CAN通信幀優先級由高到低依次為:
① 主節點(CPU節點)向從節點發送的點對點幀,如主控單元向某一I/O單元發送配置數據。
② 主節點向所有從節點發送的廣播幀,如主節點向所有從節點請求I/O單元工作狀態,或主節點向所有從節點請求當前數據。
③ 主節點向主節點發送的點對點幀。
④ 主節點向所有主節點發送的廣播幀。
⑤ 從節點之間點對點通信幀。
⑥ 從節點向主節點發送的廣播幀。
上述6類通信幀中,常用到的有①、②和⑥這三種,能滿足數據采集與控制的基本應用要求。
在MDIR后,CAN通信幀傳送優先級由MTP決定。在MDIR相同的情況下,MTP對優先級的確定起著決定作用,從而保證重要信息類型數據的優先傳送。例如SOE(事件順序記錄)信息就可以比普通的巡檢數據優先傳送。
常見的信息類型有網絡同步幀、請求配置、配置數據、SOE數據、巡檢數據、狀態數據等,在系統設計時可根據其重要程度排定優先級,并確定相應的MTP數值。
在MTP后,CAN通信幀傳送優先級由SNI決定。在MDIR和MTP都相同的情況下,CAN通信幀的優先級取決于SNI,邏輯ID越小,其優先級越高。
3 結語
本文以SJA1000為例,通過節點定義、幀結構、過濾方式、識別碼定義和優先級定義等方面的應用設計,可以實現工業控制系統中多冗余的主控單元和64個可冗余I/O節點之間的高效可靠的數據通信,實現不同流向的各種類型的通信幀的高效傳送。通信幀優先級由MDIR、MTP和SNI依次決定,并保證CAN Bus上不會出現相同的識別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