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信息技術
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社會帶來很大變化。例如,現在一個手機芯片可比一根火柴還要小,這在幾年前還是不敢想象的。再如通信用光纖可比頭發絲還要細幾倍。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也是如此,正像默耳定律所述,在過去30年中,一個集成電路芯片上可裝配的晶體管數量每12~18個月就增加1倍。然而,半導體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好處除技術創新外還有成本的下降,每兆存儲介質的成本從1954年10000美元,降到1998年100美元,2000年更降到了10美元,到2004年只有3.5美元。同時,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Internet得到廣泛應用。1990年,一條光纖每秒可傳輸10億比特的數據信息,2000年這個速率跳升到1萬億比特,提高了1千倍,這使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成為許多人、企業、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麥特可非定律,隨著使用網絡人數增加,網絡產生的價值成正比增加,而網絡價值增長的速度比應用網絡人數增加的速度要快得多。因此信息技術已經深深融入到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每個企業的運作當中。信息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二 工業信息技術及自動化
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隨著社會技術的進步,從理論研究、技術實現、工程應用不斷發展、演變,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前,以經典控制論為基礎,開發并應用了常規自動調節儀表,完成設備級的自動化,控制要求是安全平穩、控制系統簡單獨立。60~80年代,以現代控制理論為指導,大規模分散式控制系統得以應用,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自動控制的要求是優質、高產、低消耗。90年代以后,在控制理論應用中出現了許多學科交叉、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智能論、協同論等;新技術不斷出現,控制系統都是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可以認為是工廠自動化、企業自動化、管理自動化,這些都是廣義自動化系統或綜合自動化系統對自動化的要求是滿足綜合性指標,如市場預測、快速響應、柔性生產、創新管理、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自動化理論、系統的擴展,帶來了人們許多觀念的變化。傳統自動化目標是工廠全自動化、無人化的境界;而綜合自動化或廣義自動化,希望達到企業、系統和人的和諧統一,人包括企業的組織機構是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各種網絡、通信技術、平臺、數據庫,要在遵循各種公開、開放的標準下,統一起來。自動化范圍也從傳統的僅僅考慮個體、設備、生產過程到全廠的目標、效益,包括企業資產優化、商業運作、供應、客戶服務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每個人都面對許多信息,這些信息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如紙張、照片、軟盤、光盤等,不同格式,如文本、CAD形式等,不同軟件平臺,存在于不同地點。對于生產管理者的挑戰,是如何隨時隨地實時獲取管理者關心的合同情況、效益、成本、原材料消耗、生產報告、維修記錄、現場概貌等信息。而對于過程管理者的挑戰,是如何將現場流程圖、報警信息、產品資料、維修記錄、生產報告、標準操作規程等信息實時組合,以分析過程狀態,保證生產計劃的實施與生產任務的完成。對于設備管理者來講,其挑戰是確保設備利用率,他關心的是如何獲取報警信息、控制邏輯、現場狀態、產品資料功能描述、倉庫狀態、動態支出等信息,利用這些信息進行預測性維護,資產優化。企業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企業的營銷市場部門則對生產訂單、生產日程表、產品描述、質量報告以及市場的股價來評定最終產品價值、競爭性及市場策略。所有以上這些信息在企業中都是存在的,而人們所追求的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為適合的人提供正確的實時的信息。
事實上工業企業的信息集成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企業中的信息管理可分為:關系管理、企業管理、工廠管理、自動化和控制不同層次。90年代,自動化控制依然是傳統的控制及儀表系統,工廠管理系統是離線的報表系統,企業管理也是一樣,關系管理則存在多種不同的軟件平臺。到了21世紀,整個信息管理已出現了松散型的集成。自動化控制已融入了部分管理功能,工廠管理和企業管理合并為一體形成業務流程管理,而關系管理則形成電子商務集成模式。現在的工業企業的信息集成已經到了將業務運作和過程控制一體化的時代,即IndustrialIT時代。
面對信息應用的種種挑戰,ABB在全球注冊的IndustrialIT的專利技術――屬性對象技術,能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將企業中的全部信息按照設備對象進行分類,并加以組合。這些對象可以是設備,如機器人、閥門、變送器、開關、電機或傳動設備等,也可以是工廠生產的產品、汽車、甚至電力,還可以是無形的物體、銷售定單或加工產品質量,或某一產品的加工秘決。對于每一個對象與之相聯系的是它的屬性,即相關信息,舉一個簡單例子:在操作屏幕上對于閥門對象按鼠標右鍵,屏幕上會出現一個菜單,顯示了所有與該對象相關的屬性,這些屬性即信息可以包括設計圖紙、控制圖、維修保養記錄、位置圖、質量信息、操作手冊等。選擇所需的屬性就馬上得到所需的屬性,屬性的形成雖是多種多樣,如Word、Excel、Acrobet、ACAD、Database等。使用者不必關心系統如何連接這些應用,都是自動實現的。
屬性對象技術解決了信息的組織、結構和存儲問題,而信息的無縫組合靠ABB的“即接入即生產”方式實現信息的組合集成。現今工業過程控制的趨勢是現場總線技術的應用,它已使通常大家認為的設備從單點信號設備變成了智能設備。總線上傳送的信息不再僅僅是測量點的過程值,而是智能設備中存在的所有種類的信息。智能設備本身具有許多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有自己的數據庫,它已成為整個控制系統的一部分,現場總線技術的最大好處,除了滿足過程控制外,就是對資產管理,設備維護真正計算機化提供了現實的基礎。工業信息技術平臺集成各種標準的現場總線技術。同時"即接入即生產"技術(plug and produce)使ABB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信息集成更容易。利用IT行業中“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概念,如買打印機不必知道是哪一家生產的,因為打印機提供一個驅動軟件,安裝在Windows環境下,就可以打印資料,ABB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以類似的概念應用于系統集成設備,對所有設備提供符合工業信息技術標準的屬性信息,以CD形式,它包括所有與設備相關的屬性,可能是說明書、工程圖、通信軟件等。若將此設備集成到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中,只須將此CD導入到平臺中,該設備就自動融入整個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中,實現“即接入即生產”。工業信息技術認證過程,保證集成到工業信息技術平臺的產品,兼容、可靠、穩定。
同時IndustrialIT應用了公認的標準應用技術。系統的操作平臺用Windows2000或WindowsXP;圖形處理技術用ActiveX;控制器的控制層網絡用以太網TCP/IP;控制器的編程方式符合IEC61131-3標準,與操作層的通信協議為OPC標準。現場設備集成,可滿足Profibus、FF、Hart、Lonworks,給用戶以選擇不同類型設備的自由。同時應用FDT/DTM標準,使設備集成更方便。在不同行業認證中,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也通過了安全系統,船用系統,環境保護,食品及藥品認證(FDA)。由于符合各類工業、行業的標準,工業信息技術平臺,有無可比擬的開放性,適用性、兼容性。

三 工業信息技術和管理自動化
工廠自動化的發展和演變也推動了工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上世紀80、90年代工廠自動化追求高質量,低消耗,以及業務流程重組。90年代初已經在企業內部應用ERP系統來處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車間的資源調度。90年代末,隨著大規模生產擴充,解決復雜的供求關系,穩定生產,降低風險節約資源,供應鏈管理系統應運而生。隨著供應鏈管理及Internet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開始在工廠自動化中顯露,用以處理公司、企業內部以及公司與公司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業務交互。由于企業或公司內部已經存在了許多不同管理系統,如CRM用戶關系管理系統,APS先進計劃調度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等。管理者為了綜合所有企業實時信息,從而進行分析、判斷、決策。CPM協同制造管理系統被一些先進企業采用,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和管理整個公司業務流程。
對于自動化供應商,能否提供CPM協作制造管理系統能力,無疑代表其在自動化領域的水平。根據ARC的市場調查,2003年全球CPM系統的業務額高達11億美金,預計到2008年會增加至19億美金,年平均增長11.1%。ABB公司的IndustrialIT為很多優秀企業提供的CPM協作制造管理系統的軟件及服務。根據ARC的報告,ABB在CPM市場份額中列第一位,占市場總額的15.2%。
生產管理自動化即CPM的引入是由用戶需求、市場的演變、技術的發展以及環境因素所推動而產生的。用戶要求交貨期越來越短,而且用戶希望了解并掌握訂單的生產狀態;而企業從前以產量為主,轉向按需求生產,提高效率;市場上新產品不斷涌現,競爭日益加劇,企業需要靈活的市場應對措施,以保證企業的競爭優勢,以上這些要求需要生產管理的自動化。21世紀技術的迅猛發展,Internet的應用已經普及千家萬戶,也被廣泛應用到企業內部,而企業內部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對于信息的整合和處理,即怎樣從大量的信息中過濾、汲取、生成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業務判斷的依據,是眾多廠方急待解決的問題。同時軟件技術的標準化為平臺統一、信息整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股東或投資人對投資回報的更高追求,使企業必須使其生產管理智能化,以追求效益最大化。這些因素,促使企業必然走向生產管理自動化。
生產管理自動化的目標之一是使企業實現實時生產狀態控制,實時進行生產過程性能、效能評估,并實現實時生產的可追蹤、可預測、可控制性。滿足生產管理自動化需要具備以下功能:
(1)生產量計劃編制,工作分配系統。
(2)詳細生產時序安排系統。
(3)生產資源管理系統。
(4)產品定義管理系統。
(5)生產執行系統。
(6)生產資料收集系統。
(7)生產跟蹤系統。
(8)生產績效分析系統。
(9)維護運行系統。
(10)質量保證系統。
(11)庫存操作系統。
(12)庫存操作/傳遞跟蹤系統。
(13)安全管理系統。
(14)配置管理系統。
(15)文件管理系統。
(16)工廠數據模型/工廠數據系統。
(17)產品成本/數據采集系統。
(18)客戶訂單管理系統。
ABB工業信息技術平臺根據用戶的需求,遵循市場變化,應用先進技術等,符合軟件標準,并結合過程自動化解決方案,解決了企業實現信息集成、信息處理、信息應用的難題,為生產管理自動化提供了先進的軟件平臺以及各種功能和系統,無論ABB自動化產品系統,還是第三方的或用戶自己開發的系統功能都能以屬性系統平臺為基礎無縫集成融合到工業信息技術平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