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萊鋼中小型軋鋼生產線基礎自動化采用瑞典ABB公司的控制系統,采用開放型集散控制,由兩套MP200/1 過程站和一套AOS500 操作員站組成。過程站包括DSPC172處理器板、DSMB176內存板以及其它各種I/O 模板和專用模板及其連接單元,過程站通過DSCS140通訊模板連接到MasterBus 300總線上,其它如加熱爐區、軋線區、冷床區、精整區的過程站也以同樣方式連接到總線上,各站間可進行通訊。
二、系統配置
2.1 硬件配置及功能
(1)AOS500操作員站采用HP_UX 工作站,并配備一個實時加速器板和連接到MasterBus 300的冗余接口,根據需要可安裝多種軟件,通過它操作人員可直接對現場設備進行監控。主要功能包括:
(2)畫面選擇通過HP鍵盤或示蹤球選擇畫面。
(3)對象控制對所選對象直接進行手動控制,如電機的啟停、電磁閥或比例閥的動作等。
(4)事件與報警對電機、液壓泵、傳動系統的整流器等的工作狀態進行記錄和報警,必要時可打印。
2.2 編程軟件介紹
控制程序使用AMPL(ABB MasterPiece Language)編制。該語言承了梯形圖語言的優點,與之相比更有如下特點:
(1) 結構化程序設計。
(2) 功能強大。為了與專用模板通訊和其它特定功能,PC元素中還有相當多的特殊元素,如POSR_H1(讀定位模板DSDP140B)、POSW_H1(寫定位模板DSDP140B)、CLCK_H1(初始化脈沖計數模板DSDP150)、START_H1(啟動脈沖計數模板DSDP150)、COM_CVI1(讀傳動系統數據)、COM_CVO1(通訊到傳動系統)等,軟件系統與硬件系統緊密結合,功能強大。
三、定尺剪切原理及其算法
3.1 剪切原理
冷剪作為實現定尺剪切的主要設備,在軋鋼生產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冷剪包括下列設備:主傳動裝置、入口擋板、剪刃推出裝置、廢料筐翻板。剪切是由一對剪刃完成的, 它們由兩臺直流電機通過一個齒輪減速機驅動。剪刃安裝在擺動臂系統上, 此系統由另一直流電機驅動. 每臺電機的控制運行都是有編碼器完成的,碎斷剪的編碼器通過軟聯接連接到電機軸上,這樣冷剪在運行過程中,編碼器隨時跟蹤電機旋轉的位置,即檢測剪刃位置,擺剪的編碼器通過皮帶聯接連接在擺剪電機軸上,用來檢測擺動位置。
主要工藝設備布置如圖1 所示。
圖1 連續剪切線工藝設備
(注:●表示磁輥;□表示磁性指;■表示磁性成組小車;§表示成組傳送鏈;)表示提取小車;CMD為光電管,CMD1~CMD4到冷剪剪刃的距離依次為Ld1、Ld2、Ld3、Ld4)上剪刃由兩臺直流電機通過齒輪減速機驅動,下剪刃固定。擺動架也由一臺直流電機驅動。剪刃和擺動架分別由一個增量型編碼器來檢測位置。可剪切運動的和靜止的軋件(此時擺動架不工作),擺動架到達垂直位置時進行剪切。剪子由直流電機控制,電機軸上有一個編碼器用于速度調節時的速度反饋。在PLC系統中有一塊專用定位模板DSDP140B用于剪刃定位,一塊高精度計數模板DSDP150與DSDP140B板相連,用于啟動剪刃。定位模板DSDP140B把作用時間送到數字量輸入模板DSDI110參與控制。剪切控制通過通訊模板DSCS131通訊給DCV700系統來控制電機,由電機驅動剪子動作,實現控制功能。控制原理圖見下圖:
圖2 控制原理圖
3. 2 剪切算法
3.2.1 切頭
(1)如果在操作站畫面上選擇了切頭功能,則當CMD2檢測到頭部信號后,啟動PC元素LINT-H1(長度積算器)進行長度計算。LINT-H1要正常工作,必須設定其初始值L0(WF注:L0應為在CMD2與系統反應延遲的時間里鋼坯滑過的長度)和設定點L設。切頭時,L0=V×(T0+(T1-T2)),L設=Lh+Ld2。
上式中:V為產品速度, T0為光電管及DI模板的延遲時間補償(一般設定為11ms),T1為CMD2頭部信號生成時的時間(下文類似, 分別為相應CMD頭部信號的生成時間),T2為LINT-H1 被執行時的系統時間, Lh為操作站設定的切頭長度. (WF注:切頭計算以CMD2為準,而始終以剪切位置為計算基準)
當積算長度L積為L設-V×Tfp〉L積〉L設-V×(Tfp+Tw)時, 生成一個預置時間Tps和一個預置脈沖, (WF注:預置脈沖應為啟動計時的脈沖) Tps=(L設-L積 )/V-Tfp。(WF注:此公式中,除了Tps為未知量外,其余均應為常數,L積為符合某一特定條件的積算長度)Tfp為擺動架從起始位加速到剪切位所需時間, 稱為作用時間; Tw稱為報警時間, 這里取常數300ms.
將預置脈沖和預置時間作為PC元素START-H1的輸入, 該元素將Tps送入DSDP150計數器板, 并由預置脈沖啟動計時,計時到后給DSDP140B 板發一啟動信號, 擺動架開始由起始位置加速. 上述生成的預置脈沖同時對剪刃控制有效, 控制剪刃動作的預置時間為Tps=(L設-L積 )/V-Tfk,Tfk 為剪刃的作用時間。擺動架和剪刃相繼動作,完成切頭過程。
3.2.2 定尺剪切
定尺剪切時, 需要根據設定的定尺長度L設確定由剪子后面的哪一個CMD 來檢測頭部信號, 啟動長度積算運算. 當6m≤L設<10m時, 使用CMD3檢測, 此時長度積算器的初始值L0=Ld3+V×(T0+(T1-T2)); 當L設≥10m時, 使用CMD4檢測,此時L0=Ld4+V×(T0+(T1-T2))。生成預置脈沖和預置時間的公式與頭部剪切相同. 第一次剪切完成后, 以第一次剪切的作用時間DI信號由1到0為啟動脈沖,啟動第二次剪切的長度計算. 此時, 第二次剪切的軋件組的頭部恰在剪刃位置,故L0為0. 如此進行下去, 直至剩余長度小于定尺長度, 進行尾部處理. (WF注:定尺計算以CMD3或CMD4為準)
3.2.3 速度補償
定尺剪切時, 由于產品的設定速度與實際速度總會有一定偏差, 造成長度計算不準確, 從而影響定尺剪切的精度, 故需進行速度補償. 如果未選擇切頭功能, 則CMD2檢測到頭部后開始校正系數k的計算.當6m≤L設<10m時, CMD3檢測到頭部后, 讀取積算長度L積, 則k=L積 /(Ld2+Ld3); 當L設≥10m時, CMD4檢測到頭部后, k=L積 /(Ld2+Ld4). 如果選擇了切頭功能, 則切頭完成后計算k. 與不切頭時的兩種情況類似, k分別為L積 /Ld3和L積 /Ld4 . 第二次剪切及其以后的速度補償與切頭完成后的公式相同.
按上述公式計算出k之后, 要進行必要的限制處理. 若k≥1.05或k≤0.95,則k取該限制值. k乘以設定的產品速度, 即得進行長度計算所需的速度V.。
3.2.4 尾部跟蹤與處理
當CMD1檢測到軋件組尾部信號后, 讀取定尺剪切長度積算器的積算長度L積。若此時有預置脈沖發出, 說明延遲預置時間后要進行剪切, 故剩余長度L余為Ld1-(L設-L積),否則L余=Ld1+L積. 由于該生產線定尺長度是6m到12m, 結合各CMD與剪子間的實際距離, 可得到仍需定尺剪切的次數. 設I和R分別為 L余/L設的商和余數, 則I代表尚需定尺剪切的次數(0≤I≤2), R代表不足定尺的尾部長度(0≤R<L設), 尾部長度送操作員站顯示.
定尺剪切完畢后, 大于3m的短尺被送往短尺收集區. 由于剪子前面的輥子A與后面的磁輥B之間的距離為3m, 小于3m的短尺不能移出, 往往卡在剪刃位置,此時要增加一次短尺剪切, 然后剪子入口的活板落下, 剪切后的短棒掉入下部的廢料收集筐.。
四、結束語
冷剪能剪螺紋鋼、圓鋼、角鋼、彈簧扁鋼、槽鋼等,對于正常的生產運行和提高軋材成材率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整個冷剪系統的硬件設備及其運行原理是比較復雜的,只有熟練掌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準確的解決突發故障,為生產維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