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亞微
從信息管理的角度,現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飛速發展,可以大大地降低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解析和反應的限制,使信息的快速處理、實時傳輸與全方位共享成為可能。因此,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的同時,也對企業管理變革的趨勢有著全面和深遠的影響。Morton M. S. Scott指出,這種影響至少可以歸納為6個方面:(1) 信息化給企業生產、管理活動的方式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2) 信息技術將企業組織內外的各種經營管理職能、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3) 信息化將在許多方面改變產業競爭格局和態勢;(4) 信息化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戰略性的機遇,促使企業對其使命和活動進行反思;(5) 為了成功地運用信息技術,必須進行組織結構和管理方法的變革;(6) 對企業管理的重大挑戰是如何改造企業,使其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適應信息社會,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將嘗試從管理學分支學科的角度對這種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1 企業戰略管理:技術創新管理和“競合”戰略的興起
戰略管理的基本方向就是在外部機遇和自身能力之間保持動態平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使企業市場的范圍從單一地區走向全球化,競爭激烈程度大大增加,企業賴以生存的環境由相對穩定變得前所未有的動蕩復雜和難以預測,迫使企業決策者必須拿出更多的精力去識別并管理類似“破壞性技術”所帶來的機遇或威脅;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支持又使企業在謀求“能力”提升時能夠超越局限于“自身”(企業內部)的傳統視角,使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能力成為可能。換句話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企業戰略管理中技術創新管理和“競合”戰略的興起。
所謂“破壞性技術”,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盡管通常不是高精尖的,但它能提供不為目前的客戶所重視的另外一套特性;第二,那些為顧客所重視的特性會極為迅速地得到改進,使“破壞性技術”最終攻占成熟的技術市場。約瑟夫?鮑爾、克萊頓?克里斯藤森通過對1956年至1990年間硬盤驅動器行業的細致研究發現,在這個行業,每當技術和市場風云突變,其領袖企業往往會喪失領先地位。可是檢查這些企業的管理流程卻發現,這些跌落潮頭的不幸者明明是管理有方的。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其它行業也存在這種現象,如施樂拱手讓佳能創造了小型復印機市場,西爾斯徹底敗給了沃爾瑪,等等。究其原因,對于起初無法滿足主流客戶需求的技術,很多企業會置之不理。但正是這些在初期顯得粗糙的技術,最后成為領袖公司王位的顛覆者。也可以說,這些企業失手的深層原因在于這樣一個悖論:貼近客戶會使這些公司忽視破壞性技術而失去客戶。
“破壞性技術”的發現,驗證了Morton M. S. Scott所指出的“信息化將在許多方面改變產業競爭格局和態勢”和“信息化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戰略性的機遇,促使企業對其使命和活動進行反思”的說法,同時也說明了在企業戰略管理中,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將是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競合”戰略,包括戰略聯盟、虛擬企業、產業集群等形式,是指企業戰略導向不再以擊敗、消滅直接競爭對手為惟一目標,在培育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出于對整個市場的預期目標和企業自身總體經營目標的考慮,通過某種契約或信譽而結成優勢相長、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組織松散結合的一種經營形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競合”戰略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現代技術創新的高投入、高風險使單個企業無力承擔全部成本,合作成為一種必要,而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又使企業之間能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合作,跨企業、跨地區、跨國合作成為可能。對于企業戰略管理,“競合”戰略意味著思路的重大變革:從傳統的注重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向以集團為基本單位的市場競爭形式,即聯盟集團與聯盟集團之間的競爭。
2 企業組織變革:業務流程再造與構建學習型組織
在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市場環境的3C(Customer 顧客,Competition競爭,Change變化)特征日益明顯,凸顯了傳統的業務職能導向組織結構的缺陷:分工過細使完成工作流程需要橫向貫穿多個職能部門,使組織內各部門間的交流、協調等與提高實際生產率無太大關系的工作量加大,還使信息傳遞線路延長,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增加,導致企業決策準確性低下,對市場變化反應緩慢;部門本位主義造成服務質量下降,員工技能單一、適應性差,組織機構臃腫、官僚作風嚴重。
在這種狀況下,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基于信息技術,對組織運作過程進行再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過程的增值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從而更好地服務顧客需要―是企業組織變革的必然趨勢。
邁克爾?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錢匹(J?Champy)在《再造企業―工商業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中總結了業務流程再造的特點:向基本信念挑戰,即對長期以來公司的經營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和官僚體制等)進行重新思考,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進行創造性思維;徹底性,再造企業不是對組織進行修修補補,只在管理制度和組織形式方面進行小改小革對根除企業管理的頑疾無濟于事,它需要企業從頭做起,徹底改造,使企業管理來個“脫胎換骨”;大躍進式的發展,哈默為“顯著改善”制訂了一個目標:周轉期縮短70%,成本降低40%,顧客滿意度和企業收益提高40%,市場份額增長25%;從業務流程著手,業務流程是企業以輸入各種原料為起點到企業創造出對顧客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為終點的一系列活動。
完成業務流程再造之后的組織具備以下特征:工作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