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 (UV) 技術最初是用來確保城鎮自來水的完全消毒。自40 多年前該技術推出以來,現在已經應用于全球范圍內許多行業包括制藥企業的消毒、TOC(總有機碳的含量)降解、臭氧和氯胺分解以及生產工藝用水的余氯脫除。水是制藥過程中用量最大的物質,在更多嚴格標準的驅動及日益復雜工藝要求下消毒技術已被采用。
藥品生產一般都是由幾個工藝段組成,在不同階段之間本身也可能遭至微生物污染,而紫外線消毒可以被用作為有效的保障,從而確保藥品在各個工藝段之間不會發生變質。
紫外線安裝典型階段是在活性碳過濾器之后或 RO 之前,或者將紫外消毒及TOC 降解系統設置于精處理單元。活性碳過濾器后面加上合適紫外消毒系統或RO 處理單元之前裝一個合適紫外線消毒系統將殺滅進水中 99.9% 的細菌。
紫外消毒技術
紫外線消毒系統通常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低壓及中壓。低壓系統紫外線輸出單色光譜(254 納米波長),而中壓系統輸出多色光譜紫外線(波長介于 240 – 310 納米之間)。
紫外線通過打斷微生物脫氧核糖核酸 (DNA) 的腺嘌呤和硫胺分子,使其無法繼續繁殖。微生物因而可在不使用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被殺死。盡管 254 納米是有效消毒波長,但脫氧核糖核酸能最有效地吸收的波長為 265 納米的紫外線(見圖1)。了解這些不同波長紫外線殺菌能力差異是設計具有殺菌效果好、效率高的紫外線消毒設備的基礎。總體來說,低壓系統最好用于小流量、間歇性系統,而中壓技術則更適合高流速水體消毒。
紫外線系統的安裝
紫外設備可以安裝在超純水系統的各種位置(見圖2)。安裝或改造現有管道和容器相對簡單,可實現最低程度的生產擾動和最小的占地要求。根據使用目的不同,唯一需要進行定期維護的工作是每 12 個月更換一次紫外燈管,可由現場工作人員進行簡單的操作即可完成。一旦安裝完畢,處理工廠就可以每天 24 小時運作,無需停機對系統進行日常衛生維護和消毒。
有效驗證
紫外線劑量可通過 3 個獨立的變量進行計算:
紫外線劑量= 紫外線強度 X 停留時間X 水的透光率為確保紫外線劑量測量的準確性,每個工藝參數都需要加以測量。許多紫外監測器都有可調電位計,簡單操作即可進行的重新校準。這使測量值即可以是相對值也可是絕對值。監測器的探頭應密封,并根據已有的標準進行校準。每只燈管和監測器都應該有提供檢測數據的能力,以確保殺菌紫外線燈光輸出(以 watts/cm-2 為單位進行測量)的測量,而不是通過估算。對于監控器(以 mw/cm-2 進行測量)同樣如此。通常監控攝像頭可能無法進行現場調節,那么這些攝像頭應該交還給制造商,由其根據檢測要求進行重新校準。
每個燈泡應該有唯一的序列號及光譜合格證書。這種標準做法是為了能夠進行測量而不是根據推斷,紫外線劑量以 mj/cm-2 表示,每個燈泡都配有專用監控攝像頭。只有那些采用優良生產工藝制造出的產品,才能記錄水體所 接受紫外線的劑量,并且監測驗證過程中能包括任何紫外線故障的記錄,同時顯示日期和時間,并可對故障記錄進行永久性的保存。
TOC降解
最近的研究表明,短波紫外線(200 納米以下)分解水中有機分子的效率很高,特別是低分子量的污染物。海諾威 (Hanovia) 用 PFW(純凈水)回路進行的實驗表明,200nm 以下波長的紫外線通過兩種方式降解TOC:一種方法是通過直接的光解作用,即由紫外線能量破壞有機物內的化學鍵;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光解水分子,產生帶電荷的 OH- 自由基,由這些自由基來攻擊有機化合物。
脫氯
許多制藥工廠的供水都來自城市供水,游離氯已被廣泛用來保持水體的持續消毒能力,這一做法已有 50 多年的歷史了。當氯投入到水中后,就會與天然水體中的腐殖酸、棕黃酸和其它有機物質,形成三鹵甲烷 (THM) 化合物。由于部分 THM 已被證實在相對較低的濃度下會導致動物患上癌癥,因此監管機構,如美國環境保護局 (USEPA) ,已設定飲用水最高污染物的含量標準(自 1979 年以來美國環境保護局的規定,最高含量為 100 單位每 10 億 (ppb) )。
此外,由于氯氣的特性,可能損害精密的工藝設備,如反滲透 (RO) 膜和離子交換 (DI) 樹脂,因此一旦氯氣消毒功能實現 后必須將其消除。
至目前為止,脫氯最常用的兩個方法為顆粒活性炭過濾器或另加中和化學物質,如亞硫酸氫鈉和焦亞硫酸鈉。這兩種方法各有其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陷。GAC 過濾器,因為多孔結構和豐富營養環境,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滋生場所。脫氯化學品,如亞硫酸氫鈉,通常僅僅在反滲透膜前加注,也會成為細菌的孵化器,造成膜的生物污染。此外,處理這些化學品時存在的危險,并且由于人為錯誤所致過量或不足都會存在危險。
現在,紫外線作為一種有效的脫氯替代方法越來越普及。它沒有 GAC 或中和化學物質的弊端,同時能有效地減少游離氯和氯化合物(氯胺),所形成的副產品也容易被驅除。
波長在 180 納米至 400 納米之間的紫外光會產生光化學反應,分解游離氯,使其形成鹽酸。分解游離氯的峰值波長范圍介于 180 到 200 納米,而分解的氯化合物(單、雙和三氯胺)峰值波長范圍為 245 納米至 365 納米。單獨通過紫外系統就能成功地分解達 5ppm 的氯胺和脫除達 15ppm 的游離氯。
脫氯所需的紫外線劑量取決于氯的總含量、游離氯與化合氯的比例、有機物的含量和目標濃度。去除游離氯常用劑量要高于一般消毒劑量 30,000 微瓦-秒每平方厘米 (mw-s/cm2) 15 至 30 倍。采用紫外線脫氯另一個重要的好處是可實現高效紫外線消毒,TOC 降解并可提高整體水質。
最近寶潔公司 (Procter & Gamble)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制造廠安裝 Hanovia 公司的紫外線脫氯設備。在此之前采用的是亞硫酸氫鈉脫氯。紫外線設備安裝在兩層反滲透膜前,并且該系統在安裝后不久就進行了試運行,數據顯示反滲透膜的清洗頻率劇減 —— 從平均每月八次到每月只需兩次 —— 每年可節省 70,000 美元。反滲透膜的停機維護次數也大大減少。
“我們很高興采用了海諾威 (Hanovia)紫外系統,”該公司的一位工藝工程師評論說。“自從安裝紫外線系統后,我們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工廠由于反滲透膜污染而停產所造成的停產情況,也大為減少。紫外線提供了高標準的脫氯效果,而且避免了所有化學物質或顆粒活性炭過濾器的缺點。”
結論
紫外線系統是一種重要的工藝工具,可以確保純凈水回路在最高微生物污染標準下運行。其好處是多方面的安裝容易,占地面積小;維修簡便,可由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作為一種非化學處理方法,不會對產品的穩定性造成影響,且產品不會有意外的殘留物、顏色和氣味。
由于具備獨立的跟蹤監測能力,現在根據絕對標準進行強度校準后,便可對紫外線劑量進行準確測量,而不是根據計算推斷。此外,數據記錄確保了操作結果的可測量和證明,而不是簡單臆測。它也被一些世界頂級制藥廠商成功地運用于TOC 降解、余氯和氯胺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