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云濤 吳重光
1 引言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一個工業標準,他是許多世界領先的自動化和軟、硬件公司與微軟公司合作的結晶。管理該標準的組織是OPC基金會。該基金會的會員單位在世界范圍內超過150個,包括了世界上幾乎全部的控制系統、儀器儀表和過程控制系統的主要供應商。OPC技術建立了一組符合工業控制要求的接口規范,將現場信號按照統一的標準與SCADA、HMI等軟件無縫連接起來,同時將硬件和應用軟件有效地分離開。只要硬件開發商提供帶有OPC接口的服務器,任何支持OPC接口的客戶程序均可采用統一的方式對不同硬件廠商的設備進行存取,無須重復開發驅動程序。如果希望將數據引入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就要進行客戶端開發。
2 客戶程序的設計方法與比較
客戶程序的設計主要是指客戶程序中OPC接口部分的設計。客戶程序本身可以完成很多復雜的數據處理與顯示功能,但需要通過OPC接口部分訪問OPC服務器,對現場數據進行存取。
開發OPC、Data、Access、Client之前,要弄清服務器的大體情況,比如需要訪問的服務器是否提供自動化接口、服務器的OPC的版本等,到目前為止,OPC有1.0和2.0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接口定義不同,2.0版是對1.0的改進,但不兼容。
OPC客戶端的主要任務:
①創建服務器對象。
②建立與服務器的連接。
③瀏覽OPC服務器的功能。客戶程序需要創建OPC基金會提供的OPC服務器瀏覽器對象(OPCServerList)再通過該對象的IOPCServerList接口獲得OPC服務器名稱的列表;可以通過枚舉注冊表中包含“OPC”子鍵的程序名來瀏覽符合OPC數據存取規范的服務器,但效率較低。
④通過OPC接口讀寫數據。
⑤斷開連接。
注意事項:
設計時需要注意OPC對象的VARAINT結構類型、引用計數問題、內存管理問題和處理錯誤返回代碼問題。由于一個OPC客戶程序可能與多個OPC服務器相連,因此設計時也最好采用多線程,同時與多個OPC服務器程序進行交換以保證較高的通信效率。另外客戶程序中OPC接口部分如何與其它功能模塊進行數據交換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考慮。
2.1 使用MFC的COM庫函數開發OPC客戶端
直接使用COM庫函數開發OPC客戶端,是最基本也是最靈活的方式,這種開發方式難度和工作量都大,要求開發人員對OPC規范和COM技術原理又比較深入的了解。早些時候VisualC++編譯器還不支持模板,因此,它們不得不借助非模板的其它手段來將COM功能摻入類中。Microsoft通過加入一些虛函數到CCmdTarget類和一些宏中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在MFC中實現COM接口有了可能。
客戶要創建一個COM對象首先應得到類廠對象,再由類廠對象創建COM對象。為了實現類廠對象,MFC提供了一個通用的類廠COleObjectFactory,其從CCmdTarget派生,并實現了IclassFactory2接口。在COleObjectFactory的成員中,最主要的是對象的類標識符(CLSID)和類型信息,類廠的CreateInstance成員函數利用這些信息在運行中創建COM對象。
OPCServer應用程序包括了一個Server對象、多個Group對象、多個Item對象,Server對象實現IOPCServer接口;Group對象實現IOPCItemMgt、IOPCSyncIO接口;Item對象不實現任何接口,只是建立與數據源的連接。
數據通信是通過OPC客戶對OPC服務器的多次調用完成的。OPC客戶首先要通過類廠對象創建OPCServer對象,由OPCGroup對象的IUnknown接口查詢到IOPCServer接口,再通過調用這一接口根據客戶需要增加多個OPCGroup對象;這樣OPC客戶就可以通過創建的OPCGroup對象調用IOPCItemMgt接口增加實際數量的Item對象;即創建OPCItem對象;接著通過調用OPCGroup對象的IOPCSyncIO接口成員函數Read和Write同步讀寫該組所包含的Item對象的屬性,即實際數據值;最后OPC客戶在退出時釋放所有的接口并依次刪除OPCItem、OPCGroup和OPCServer對象。
客戶端程序與OPC數據存取服務器連接的過程:
步驟1:初始化COM庫。
hr=CoInitialize(NULL);
if(FAILED(HR))
{
AfxMessageBox(“CoInitialize fail!”)
return true;
}
…….
CoUninitialize();
return FALSE;
步驟2:創建Server對象(以下代碼均略去變量定義、出錯處理等部分)。
CLSIDFromProgID(PROGRAM_ID,&clsid);
HRESULT hr=CoCreateInstance (clsid,NULL,CLSCTX_INPROC_SERVER,IID_IUnknown,reinterpret_cast<void**>(&m_pUnknown));
if(FAILED(hr))
MessageBox(“can't create server”);
return TRUE;
步驟3:獲得IOPCServer 接口。
m_pUnknown->QuertyIterface(IID_IOPCServer,( void**)(&m_pServer));
步驟4:添加組
m_pServer->AddGroup(“GROUP”,TURE,CLIENT_RATE,1,NULL,NULL,O,&m_hGroup,&revisedUpdateRate,ID_IOPCItemMgt,(LPUNKNOWN*)(&m_pItemMgt));
步驟5:添加其他接口
m_pItemMgt->QueryInterface(IID_IOPCSyncIO, ( void**)(&m_pSyncIO));
m_pItemMgt->QueryInterface(IID_IOPCASyncIO, ( void**)(&m_pASyncIO));
利用IOPCServer接口,可以實現增加或刪除組對象等管理功能;利用IOPCItemMgt接口在組中可以實現增加(IOPCItemMgt::AddItems()、刪除(IOPCItemMgt::DeleteItems())及管理項等功能,利用IOPCSyncIO和IOPCASyncIO可進行數據的同步或異步讀寫操作,不多贅述。
2.2 通過創建包裝類實現客戶端
利用#import偽指令引入類型庫,編輯器從類型庫中讀取信息并且創建包裝類。不僅可以對類型庫文件(.tlb)使用#import指令,也可以對組件DLL或EXE文件,甚至支持類型庫的復合文件和LoadTypeLib函數可以理解的任何其他文件格式使用#import指令。#import指令將產生兩個文件,他們位于輸出路徑,和類型庫具有相同的名稱,后綴分別為“.tlh”和“.tli”。用#import指令引入類型庫時,在StdAfx.h文件中添加:#import “...\...\OPCServer\OPCServer.tlb”\,其他步驟代碼類似COM庫函數開發方式。
包裝類封裝了COM庫函數,Visual C++客戶程序通過包裝類訪問組件提供的屬性和方法。雖然中間多了一層,但對客戶程序開發人員來說,卻方便多了。#import指令利用了一個新的類:_com_ptr_t,也被成為智能指針,是一個模板類,它封裝了接口指針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重載操作符來簡化指針的操作。智能指針自動執行COM的CoCreateInstance和QuertyIterface、AddRef和Release函數。要實現異常處理,可使用try/catch塊。在catch塊中,異常對象類型為_com_error對象。_com_error類封裝了HERSULT錯誤代碼和IerrorInfo接口提供的相關環境信息。用#import偽指令,使得在Visual C++中使用代碼組件和在VBA中一樣方便,而且不需要在工程中對組件進行源代碼維護。
2.3 利用第三方的動態連接庫或工具包快速開發OPC客戶端
互聯網上有一些OPC客戶端和服務器的開發工具包(ToolKit),利用這些工具包可以快速地開發OPC程序,但這些工具包大多需要付費。Factory Soft還開發了比較通用的服務器和客戶端的快速開發工具,文獻[4]介紹了把它用于先進控制軟件平臺的開發和應用情況,但這個開發工具價格昂貴,不適合中小型系統的自主開發。也有一些是免費的客戶端程序和可產生仿真數據的服務器程序以及一些測試評價工具。比如Wintech OPC Server Client Develop Kit (1.0),其源代碼可從http://www.csdn.net或http://www.win-tech.com /index.htm 下載,解壓縮后需注意四個文件:WTclient.dll、Wtclient lib文件、WTclientAPI.h、Wtclient Word文檔。WTclientAPI.h 定義了部分API函數,這些API函數的實現以DLL的形式封裝起來,詳見WTclient DLL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