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国产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欧美

ACS880-07C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4
工業智能邊緣計算2024年會
2023年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案例 >> 案例首頁

案例頻道

仿人機器人及其步態控制
  • 企業:控制網     行業:機械     領域:機器人    
  • 點擊數:4489     發布時間:2010-11-16 08:36:54
  • 分享到:
仿人機器人是最能代表人類用工程方法進行自我克隆的能力的智慧結晶。它可以具有類人的外貌特征和運動功能,以及視覺、聽覺、觸覺、接近覺、味覺等智能感知能力,可在未知環境中獨立行走,與人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其技術研究是當今機器人領域的前沿和熱點。本文就近年來機器人平臺的發展和步態控制的研究近況進行綜述,分別概括各方向的發展動態和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

                    

    作者簡介:邢登鵬(1980-),男,山東省德州市人。天津大學機械電子系本科,天津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系碩士,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仿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

    摘要: 仿人機器人是最能代表人類用工程方法進行自我克隆的能力的智慧結晶。它可以具有類人的外貌特征和運動功能,以及視覺、聽覺、觸覺、接近覺、味覺等智能感知能力,可在未知環境中獨立行走,與人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其技術研究是當今機器人領域的前沿和熱點。本文就近年來機器人平臺的發展和步態控制的研究近況進行綜述,分別概括各方向的發展動態和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仿人機器人;機器人平臺;步態控制

    1 緒論

    機器人產業的飛速發展,已經在某些領域解放了人類繁重、危險的勞動,隨著該應用領域的拓展,智能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成為機器人領域內非常活躍的熱點之一,其中尤以仿人機器人為代表。仿人機器人是與人類的形態相似的一種智能體,可以在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中,代替人類完成各種作業。未來它可以在醫療、生物技術、軍事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也會使我們更從容面對老齡化社會。在人性化、智能化、靈活性等方面,仿人機器人具有其他類型機器人無法比擬的優點,是未來機器人研究領域,特別是與人為伍的家用化機器人的主流發展方向。

    仿人機器人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向,集成了機械、材料、電子、傳感、控制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應用,是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美國、日本、法國、荷蘭等國家都在進行多樣化的仿人機器人研究工作。一般仿人機器人應具備的功能:1. 運動能力:能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移動;2. 操作能力:能對外界物體進行操作;3. 感知能力:了解周圍環境的信息的能力;4. 學習能力:動態環境中不斷更新知識庫;5. 人機交互能力:與人類進行溝通和交流[1]。

    本文著眼于仿人機器人的發展過程,闡述機器人平臺的發展和多樣化,概括分析行走和跑步的控制方法研究和應用,并總結這些領域內仍然存在的問題。

    2 仿人機器人平臺

    1968年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教授首先展開仿人機器人的研究,之后陸續推出了WAP、WL、WABIAN等系列機型,WABIAN-2R是該實驗室最新推出的樣機,如圖1所示,該機器人高1.5米,重64.5公斤,有41個自由度;配有類似足弓的裝置,用以實現類似人類的heel-contact and toe-off運動[2];能實現在不平整地面上的穩定運動,并在戶外運動實驗中進行了驗證。

            

                            圖1 WABIAN-2R機器人               圖2 ASIMO機器人

    1986年日本的本田公司響應日本政府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號召,制定了研制仿人機器人的詳細計劃。經過多年深入的研究,已經推出了多款具有各種應用能力的仿人機器人,在國際仿人機器人研究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推出的眾多機型中最先進的是ASIMO(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on Mobility)機器人[3],如圖2所示,可以實現在復雜狀態下的穩定行走,最高步行速度可以達到2.7公里/小時,采用了先進的I-WALK(Intelligent Real time Flexible Walking)柔性行走方式,增加了預測移動控制技術,使機器人實現在改變速度和方向的時候仍能流暢地連續步行。

    圖3是法國RABBIT仿人機器人[4],高1.4米,重36公斤,平面運動時有5個自由度,三維行走有7個自由度;它的雙足由輪子代替,采用極限環的控制方法能夠實現行走和跑步;運動方式可以根據障礙物和地形做出相應調整,還可以在有干擾的情況下恢復平衡。

              

                       圖3 RABBIT機器人                  圖4 Cornell被動式機器人

    以上各機器人均是主動行走類型。與之平行的另一種類型的仿人機器人是被動行走機器人,其主要特點是沒有驅動源,或者使用很少的驅動器,依靠重力和雙腿交替向前的頻率從斜坡往下走。圖4是美國Cornell大學的被動行走機構,該機構有兩條0.8米長的腿,配有膝蓋關節,兩條腿通過腰部連接到一起。機器人的腳底是一個凹凸面,有兩個手臂和一個軀干,右臂與左腿通過機械結構剛性連接到一起,左臂與右腿也用相同的方式進行連接,用以減小自轉影響。為了減少運動中的能量消耗,使用彈簧以存儲行進中的能量。其他類型的被動式機器人也有廣泛的研究和開發,例如Delft氣壓驅動機構和MIT雙足機器人等[5]。

    3 仿人機器人運動控制研究

    仿人機器人相比較其它機器人的一個明顯的特征是擁有像人一樣的兩條腿,而由于仿人機器人系統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動態步行以及跑步運動的穩定控制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步態規劃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3.1 基于穩定判據的方法

    仿人機器人步態規劃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Vukobratovic提出的ZMP(Zero-moment Point)判據[6]。在步行過程中,如果機器人的ZMP點始終位于包括所有地面接觸點的最小凸多邊形內,則機器人系統是動態平衡的,機器人的步態規劃是可行的。基于ZMP 判據設計動態步行策略等價于生成滿足這一約束條件的步行運動軌跡問題。基于ZMP的步態規劃有以下兩種方法。

    (1) 從理想ZMP軌跡確定身體各關節的運動[7]:先設計理想ZMP軌跡,然后確定可實現理想ZMP軌跡的各關節運動。該方法求解不唯一,且不是所有的理想ZMP都能實現。

    (2) 從雙足和軀干的運動軌跡確定ZMP軌跡[8]:先設計雙足和軀干的運動軌跡,然后確定ZMP軌跡,之后在可變參數的有效范圍內找出穩定裕度最大的軌跡作為規劃結果。該方法求解唯一但計算量大。

    其它常用的步態穩定判斷準則還有CoP(Center of Pressure)[9],FRI(Foot-Rotation Indicator)[10]和GZMP(General Zero Moment Point)[11]等。對于周期性運動,龐加萊回歸影射(Poincare Return Maps)[4]是一個強有力的分析工具,而仿人機器人在沒有干擾下的行走和跑步都是周期性的,所以龐加萊回歸影射方法用于被動行走裝置的周期性步態研究,分析有腳踝關節驅動的被動雙足的學習算法以及用于一個平面驅動雙足機器人的自動控制系統設計。但是龐加萊回歸影射的缺點也很明顯:只能應用到有周期運動的系統上,而對于非周期運動則無能為力。

    3.2基于人類步行運動數據的方法

    仿人機器人的步態研究是希望它能有像人類一樣的運動能力,因此可以記錄并修正人類的步行運動數據HMCD(Human Motion Capture Data)用于仿人機器人步態控制中:通過各類傳感器提取出人類運動,并根據仿人機器人的機構特性對數據進行修正,以把合理數據映射到仿人機器人步態控制中[12]。Dasgupta[13]基于HMCD中腳的運動數據設計理想ZMP軌跡,對所選關節運動進行修正,使HMCD與理想ZMP匹配。Hodgins[14]采集多個演員實現某個特定動作的數據,針對仿人機器人的特點通過算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出可用的控制軌跡,并在ATR機器人上進行驗證。

    3.3其它行走控制方法

    由于仿人機器人的高階、非線性、強耦合等特性,經常會使用到簡化的模型,其中常用的是倒立擺模型[15]。該方法假設腿部很輕,將整個身體的質量集中于一點,以支撐腳為支點,建立單足支撐的動力學簡化模型。由于其簡單易用,且易于在線控制,從提出以來得到廣泛應用。

    虛擬模型控制(Virtual Model Control)[16]檢測力與位置之間的關系,而非對其分別處理;其優點在于柔性和魯棒控制,以及運算簡單。這種方法使用“虛擬的”貼附于機構的彈簧阻尼點,根據線性反饋的位置和速度誤差生成簡單的力控制,已被用于控制平面雙足機構和四腳運動裝置。

    3.4跑步運動規劃

    為了能夠使仿人機器人實現跑步功能,需要考慮:(1)能夠處理在空中停留和地面接觸兩種狀態的運動模式,及模式切換;(2) 能夠吸收飛躍和著地時的地面沖擊力,以及修正姿勢誤差;(3)防止和消除旋轉、打滑等外界干擾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Railbert[17]在研究單腿跳躍機器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機器人跑步的概念,并將控制行為分成跳躍高度、腳踝著地角度和姿態控制三部分,強調對稱性在設計穩定跑步運動中的作用。Chevallereau[18]針對一類球鉸副連接無腳平面步行機器人,利用混合零動力學提出了漸進穩定跑步控制方法。Kajita[19]等人將仿人機器人跑步分解為著地和飛翔階段,利用倒立擺對跑步進行控制,將同一機器人實現跑步和行走各個關節需要的扭矩和功率進行了對比。文獻[20]介紹了一種生成機器人運動的解析動量控制RMC(Resolved Momentum Control)的方法,通過對雙腿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參考值、線性總動量和角動量的參考值的計算,得到腿部運動過程中各個關節的速度。實驗結果證明該方法可以穩定的控制HRP-2LR機器人跑步運動,速度達到0.16米/秒[21]。

    4 結論

    仿人機器人已經在運動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以實現穩定的行走和跑步運動。但是目前的運動研究仍然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如何讓仿人機器人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同時,雖然已經有樣機可以實現跑步運動,但是如何讓這些機器人實現更快速的穩定可靠的跑步運動仍然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C. G. Atkeson, J. G. Hale, F. Pollick, et al. “Using humanoid robots to study human behavior”,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000, 15(4), pp. 46–56.
    [2] Y. Ogura, K. Shimomura, H. Kondo, et al. “Human-like walking with knee stretched, heel-contact and toe-off by a humanoid robot”,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2006, pp. 3976-3981.
    [3] J. Chestnutt, M. Lau, and G. Cheung. “Footstep planning for the Honda ASIMO humanoid”,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5, pp. 631-636.
    [4] J. W. Grizzle, C. Chevallereau, and C. Shih. “HZD-based control of a five-link underactuated 3D bipedal robot”,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2008, pp. 5206-5213.
    [5] S. Collins, M. Wisse, and A.Ruina. “A three-dimensional passive-dynamic walking robot with two legs and kne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1, 20(7), pp. 607-615.
    [6] M. Vukobratovic and D. Juricic. “Contribu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bipedal gait”,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969, 16(1), pp. 1-6.
    [7] M. Gienger, K. Loffler, and F. Pfeiffer. “Towards the design of a biped jogging robot”,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1, pp. 4140-4145.
    [8] Q. Huang, K. Yokoi, S. Kajita, et al. “Planning walking patterns for a biped robot”,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1, 17(3), pp. 280-289.
    [9] P. Sardain and G. Bessonnet. “Gait analysis of a human walker wearing robot feet as shoe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1, pp. 2285-2292.
    [10] A. Goswami. “Postural stability of biped robots and the foot-rotation indicator poi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1999, 18(6), pp. 523-533.
    [11] K. Harada and S. Kajita. “Pushing manipulation by humanoid considering two-kinds of ZMP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 pp. 1627-1632.
    [12] S. Calinon, F. Guenter, and A. Billard. “Goal-directed imitation in a humanoid robot”.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5, pp. 300-305.
    [13] A. Dasgupta and Y. Nakamura. “Making feasible walking motion of humanoid robots from human motion capture data”,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1999, pp.1044-1049.
    [14] K.Tamane, J. K. Hodgins, and H. B. Brown. “Applied optimal control for dynamically stable legged locomotio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 pp. 300–305.
    [15] O. Ibidapo-Obe, A. B. Alonge, and A. B. Badiru. “On active controls for a biped mechanism”,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1995, 69, pp. 159–183.
    [16] J. Pratt, C. Chew, A. Torres, et al. “Virtual model control: an intuitive approach for bipedal locomo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1, 20(2), pp. 129–143.
    [17] M. Raibert. “Legged Robots That Balanc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86.
    [18] C. Chevalereau, E. R. Westervelt, and J. W. Grizzle. “Asymptotically stable running for a five-link, four-actuator, planar bipedal robo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5, 24(6), pp. 431-464.
    [19] S. Kajita, T. Nagasaki, K. Yokoi, et al. “Running pattern generation for a humanoid robot”,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2, pp. 2755-2761.
    [20] S. Kajita, F. Kanehiro, K. Kaneko, et al. “Resolved momentum control: humanoid motion planning based on the linear and angular momentum”,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2003. pp. 1644-1650.
    [21] S. Kajita, T. Nagasaki, K. Kaneko, et al. “ZMP-based biped running control”,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 2007, 14(2), pp.63-72.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 啪啪一级片| 狠狠综合久久久综合| 亚洲夜色夜色综合网站| 国产三级成人|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v片视频| 狠狠综合久久| 日本a级片免费看| 午夜影院a级片| 91成人在线播放| 成年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很黄很暴力深夜爽爽无遮挡 | 天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入口|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欧美日韩一| 免费一级a毛片|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影视|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国产| 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神马理论| 特黄特黄|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无毒不卡| 日韩精品麻豆| 免费看91毛片| 欧美影院网站视频观看| 美国毛片一级|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aaaa激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