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正成為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對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在政策扶持和市場推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規模穩步擴大,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同時,也要看到,數字經濟存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各地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結構有所差異,導致區域間數字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各不相同。在某種程度上,區域間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可以理解為數字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東部地區憑借較強的數字技術應用水平和創新水平、較大規模的市場、較發達的數字產業等優勢大力集聚資源,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數字經濟發展具備良好基礎;中部地區土地要素和用能資源較為充裕,但數字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數字技術應用和創新水平在不斷發展;西部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數字技術應用和創新水平相對滯后,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縮小區域間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各地區需結合自身條件,依托本地產業、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補齊發展短板,探索各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路徑,實現區域數字經濟協調發展。通過構建區域間協同發展和優勢互補的機制,推動各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激發經濟增長潛能。與此同時,需要堅持系統觀念,探索東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有效聯動機制,將東部地區的技術、市場及產業等優勢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稟賦、環境等優勢有效結合,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是結合地區特色和優勢,加強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既要充分識別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與現實產業基礎,找準各自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制定好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不斷釋放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又要兼顧周邊區域數字經濟和產業結構狀況,一體謀劃不同區域在發展數字經濟中的定位和作用,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形成促進區域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要加強技術、人才、資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優化法規監管、金融支持、稅收激勵、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為發展數字經濟營造良好環境。
二是著力提升東部地區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水平,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東部地區擁有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優勢,應率先承擔起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任,加強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在制度保障上,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強化協同治理和監管機制等,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發展環境。要發揮好東部地區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合作,加強數字人才培養,積極為周邊地區或中西部地區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打造中部地區數字產業發展集聚區,推進數字化應用場景落地。中部地區憑借自身資源和區位優勢,可以數字化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帶動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配套政策上,需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還要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參與數字治理。
四是加大西部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西部地區立足于低成本優勢和資源稟賦條件,要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積極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引導數據中心向西部資源豐富地區聚集,夯實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基礎支撐。要結合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和發展規劃,加大稅收、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更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既做好“硬件”,又提升“軟件”。此外,要提升西部地區對人才和資金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從東部向西部流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