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為先秦“六藝”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經典,其內容廣博浩瀚、絜靜精微,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顿S·彖傳》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痹凇吨芤住分校覀兛梢钥吹皆S多有關君子的名言警句,其文詞約義豐,其理闡幽明微,歷來為人所稱頌。
一
記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我們熟知的《周易》名言之一,更是被清華大學引為校訓,可見《周易》影響之深遠。首先,請三位學者簡單談一談《周易》與君子之道的關聯。
傅道彬:“君子”一詞在我們中國文化中具有特別的意義。荀子說“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荀子·儒效》),成就君子是中國人一生的人格追求。君子代表著人的基本思想品格,既表現為以仁愛為基礎的內在精神,也代表著以禮樂為基礎的外在風范??梢哉f,君子人格對中國人的精神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易》從經到傳是一次哲學和思想的跨越,《易傳》將《周易》從卜筮之學帶入哲學?!兑讉鳌逢P于君子人格的闡釋正是以人為主的哲學精神的高揚?!兑捉洝烽_篇就是“乾,元亨利貞”,孔穎達認為“元亨利貞”有春夏秋冬的象征寓意。而在《易傳》里“元亨利貞”則被系統地闡釋為一種人格精神。《文言》謂:“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薄段难浴返年U釋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從自然的生長、發展、收獲、凝結的“四時”生命節律,轉變為人格精神“善之長”“嘉之會”“義之和”“事之干”的象征表達;二是從這一象征系統里生發出對君子人格精神的全面概括和系統闡釋。“四德”中的“體仁”“嘉會”“利物”“貞固”幾乎涵蓋了人類善良、禮敬、正義、事功等一切美好的人格品質。
《易傳》中“君子”的道德、文化、人格是從自然天地中獲得思想啟示的?,F在我們所熟知的“進德修業”“修辭立誠”“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都是將自然天地的現象轉化為人格精神的系統表達?!端膸烊珪偰刻嵋氛J為:“《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薄吨芤住妨⑻?、地、人三才之道,將“天道”與“人事”相統一?!豆瓿啞ふZ叢》云:“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彼裕吨芤住房偸峭ㄟ^觀物取象提醒人們在世俗生活中應該堅守何種信念和胸懷,遵循何種道德準則,履踐何種行為方式?!吨芤住藩q如君子“成人立業”的教科書,既有深廣的哲學命題,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江林昌:《周易》經、傳中的“君子”含義是發展變化的,與其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基本趨向認為,《易》之“經”是商周之際,尤其是西周初年對易卦的文字敘述;而《易》之“傳”則是春秋晚期孔子在前人基礎上對易卦、《易經》的思想闡發與哲學提升。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中的“經”與“傳”直接證明了這一點?!兑捉洝分械摹熬印敝饕侵纲F族階層,是就“職位”而言;《易傳》里的“君子”已發展為指人格品德,是就“道德”而言。如《乾》卦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坤》卦卦辭“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這兩處君子都是指貴族、貴人。而《系辭》:“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边@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者。當由“位”發展為“德”之后,“君子”就泛指所有道德高尚之人了。不管是貴族階層,還是下層庶民,只要道德品格好,均可稱為“君子”。如《論語·公冶長》孔子評價學生宓子賤為“君子哉”。東漢班固《白虎通義》:“此謂弟子。弟子者,民也。”相反,“小人”泛指所有道德品質低下的人。如《系辭》“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而“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君子之所以由“職位”轉化為“道德”,是因為周代的禮樂制度與王官之學,在春秋時期開始逐漸瓦解。春秋戰國之際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因而產生了中國哲學的高峰。而《易傳》里的“君子”所體現的仁禮思想、人生哲學,正是中華民族思想最光輝的一面。
二
記者:《周易》以君子為引,對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都作了提示和預案,比如,應當懷抱怎樣的人生態度與理想追求,應當如何為人處世,等等。能否請三位學者對此進行歸納和總結?
傅道彬:《周易》依據“觀物取象”的原則,將自然物象上升為抽象的哲學表述,每一自然現象和運動中總能體味出思想意蘊。《周易》以自然物象啟示人生,對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予以提醒勸誡。如,《晉》卦是“明出地上”,《象傳》謂“君子以自昭明德”,強調君子應當鮮明地呈現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蹇》卦是“山上有水”,《象傳》謂“君子以反身修德”,遇有艱難,君子不是一味地尋求外在的原因,而應更多地反身求己,尋求內在的精神和諧。《訟》卦是“天與水違行”,《象傳》謂“君子以作事謀始”,凡作事之始就應當慎重謀慮,防患于未然?!渡坟允恰暗刂猩尽?,《象傳》謂“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這里可以推及精神的頑強生長,逐漸升華。
《易傳》強調“君子”是后天努力的結果,可以通過“學”的手段實現?!段难浴分^:“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人格是以“學”為首,在“聚之”“辯之”“居之”“行之”的活動中實現的。具體而言,一是君子以篤信好學為美德,如“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傳》)、“君子以朋友講習”(《兌·象傳》)。二是君子遵道而行,勇于實踐,如“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傳》)、“言行,君子之樞機”(《系辭》)。三是君子成長源于循序漸進的擴展和積累,如“君子以居賢德善俗”(《漸·象傳》)。《易傳》強調“君子”不是先天的一種品行,而是源于實踐理性的學習成長。
君子在日用倫常中的言談舉止,也頗宜參考。君子不能脫離日常生活,尤其是《易傳》中的君子并不是孤高自傲、離群索居的,而是親切的、樸素的、充滿人性溫暖的。《坎·象傳》提倡“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即君子在禮樂教化中培養磨礪精神品格,將堅守美德融入日常行為?!熬右詢€德辟難”(《否·象傳》)、“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頤·象傳》),指君子的言行應立足于樸素的生活土壤中,包括用度的節儉、言語的謹慎、飲食的節制。
江林昌:古代先民的人生態度與農牧生產方式緊密相連,由天道感悟人道,由自然互擬人生。《系辭》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又說,“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因此,《易傳》里的君子思想大多由宇宙自然而引申到人生哲學,所謂“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易辭》)。如《晉》卦的《象辭》:“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這個“明”就是指太陽,意思是說當太陽出現在地上,萬物晉生成長。君子由此獲得啟發,要自昭明德。又如,《升》卦的《象辭》:“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這也是由大地的吐生萬物而感悟到人生哲學,提醒我們需要順乎自然,循序漸進,奮發有為,如此等等。
《周易》還展現了“君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的追求。如“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系辭》)、“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傳》)、“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象傳》)、“君子以致命遂志”(《困·象傳》)等。這些君子思想不僅是普通民眾的精神指引,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依然值得我們不斷地傳承與弘揚。
孫鳴晨:《周易》常從現實生活出發,為君子在立身行事、知識學習、品德修養和社會責任等方面提供指引。具體表現為:
其一,《周易》鼓勵生命的自我實現和完善?!兑讉鳌氛J為古經中的每一卦象都代表著一種生命理念和價值。君子能夠從具體的現實出發,隨時隨地通過行為來完善更高的品質?!肚の难浴氛f:“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所謂“進德修業”,涉及更為完整的人格觀念和標準,包括德行、業務、忠誠、誠實、智慧、正義、謙遜、靜心、及時、恒久等??梢娫缭谖拿髦酰吨芤住繁悴粩鄤裾]人們,想要追尋光明的成功之路,必須持之以恒地進德與修業。為此,君子要“日新其德”,要“自強不息”。如要知幾,快速果斷地把握事物變化的微妙情狀,謀始有終,“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君子知微知彰”(《系辭》);要能隨機應變,適時而動,“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系辭》);君子應“持中守正”,言行有度,“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象傳》)。
其二,君子能夠在困境和磨難中進取遂志。王陽明說:“蹇以反身,困以遂志?!保ā顿泟⑹逃住罚├Ь澈湍ルy有時不可避免,突破了可以更上層樓,而退縮畏難終將失敗。君子觀《蹇》《困》悟知,于晦暗中應當不糾結執迷,反求諸己,而益自修;于困局之中應當臨難不茍免,見危不曲全。君子還有著韜光養晦、待時而動的智慧。萬物的動靜各有其時運,人的行止也要順時而為;而在時機未到之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傳》),能夠應時行止,然后才能光明著見?!睹饕摹ゅ鑲鳌分^“內文明而外柔順”,即在眾人面前低調溫厚,而內實明哲,體現出善葆其壯、以克時艱的智慧,周文王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度過了危難。
其三,當處于順境之時,君子依然能理智警戒,謙遜不驕?!都葷は髠鳌吩疲骸八诨鹕?,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薄都葷废笳魇乱殉晒θf事皆濟,但君子觀此卦卻能領悟居安思危的道理。這與《系辭》中“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憂患意識深深相契。《周易》的作者還非常看重《謙》卦?!吨t》為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之卦,《集解》引鄭玄曰:“山體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謙之象?!薄吨t》卦為地中有山之象,山本來高聳于大地之上,如今卻能夠低藏于地中,寓意了謙遜之美。由此人們悟知功高不自伐、位高不自傲、學高不自夸是立身關鍵?!吨t·彖傳》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蔽ㄆ淙绱?,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吨芤住穼τ诓煌秤鲋校男┦乔‘數谋憩F、哪些是不能實施的言行有著多方位的描繪,充滿了人生智慧。總之,把握“通變”的規律,止行得時,方能綿延長久。
三
記者:若從儒家推己及人的傳統出發,將《周易》中的君子之道適當推及家庭、單位和社會,乃至于國家,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傅道彬:所謂儒家的“推己及人”傳統,其內在精神就是君子之道的集體主義內涵。應當指出的是,君子之道不僅僅是純粹的自我修養,更是具有整體人生意義的價值體現,是集體主義語境下的人格表達。
“仁”是君子的思想根基,而“仁”這一概念是一種集體主義背景下的仁愛精神?!叭省弊?,從人從二,是人的復數,相當于英語里的people。君子“依于仁”(《論語·述而》)的基本含義,決定了其集體主義的思想品格。因此,君子十分注重“樂群”的思想。與“詩可以群”“敬業樂群”觀念一致的是,《易傳》也強調“不亂群也”“物以群分”的主張,只有在“群”的背景下,才能實現仁愛的基本思想。
集體主義背景下的君子人格思想,涉及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謙敬?!爸t”的卦象是艮下坤上,即高山掩藏在大地之中,具有淵默謙抑的象征意義。而《易傳》從這種象征意義里描述了在天道、地道、人道中存在的“謙”的普遍規律,引發出《象傳》“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人格闡釋。“敬”是“謙”的表現形態,這一思想記載于《易經》的《需》《離》卦的斷占之辭里,分別有“敬之終吉”“敬之無咎”的表述,而在《文言》里則發展為“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的哲學意義表達。從樸素的現實生活出發,將君子人格精神從個人修養擴展到家國思想,再影響到整個社會,才是建構君子人格的真正含義。
孫鳴晨:《周易》對君子的論述給后人帶來了無盡的啟發。從家庭幸福和家道常理的角度來看,君子包容親和、言行端正的氣質頗有意義。家道亨通的基礎是夫妻和睦,而夫妻的和睦是要得力于至誠寬和。《咸·象傳》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薄断獭坟哉J為山澤通氣譬如男女感應親和,因此以至誠之情相與方能感通人心,以寬和之心相容自然會和諧幸福。另外,《周易》推崇“持守中正”的君子之道,《同人·彖傳》云:“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恒·象傳》云:“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守持正固之道,延伸于家庭生活中,即要有端正的家風?!凹绎L”一詞源于《家人》卦,《象傳》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卦象是風自火出,象征居家行事由內影響到外,家風就是這樣形成的。君子觀此卦是以誠實端正教育家人,家庭和諧就有了保證。
對單位和社會層面而言,仁義誠信、革故鼎新在今天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于人事而言,忠信則可通天下。《周易》屢屢提到仁義誠信的重要性,代表誠信之意的“孚”字出現了42次,如《需》《比》《小畜》《履》《隨》《坎》《萃》《中孚》等各卦爻辭都有所涉及?!断缔o》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凡此種種,都是在以溫言提示我們誠信有助于心安自得,有助于建立信任和互助的社會網絡,更能決定成敗。至于革故鼎新,是源于《革》《鼎》兩卦的創新變革思想,《雜卦》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薄陡铩は髠鳌吩疲骸熬右灾螝v明時”,君子觀此卦體悟出事物變革創新的道理,從而修治歷法以安排生產與生活。而穩妥有效的變革創新是有條件的。《彖傳》云:“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己日是變革的時機,誠信是變革的條件。革新時只有純正動機和誠信志向,才能確保成功。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來看,《周易》所倡導的“自強不息”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原動力。這一思想在《易傳》中盈篇累牘,如“剛中而志行”(《小畜·彖傳》)、“其德剛健而文明”(《大有·彖傳》)、“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大畜·彖傳》)在先民看來寒來暑往、晝夜交替的自然規律體現了上天永不止息的剛健之德。人們應該效仿天道之健,以自強的、銳意進取的方式直面和回應外在世界。幾千年來,這樣的信念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奠定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從洪荒時代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依靠這種剛毅強健、不屈不撓的精神信念,一次次戰勝自然和人為的厄難,不斷成長和進步,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近代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史。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當代中國依然熠熠生輝,是中國人民開拓進取的精神支柱。
江林昌:《易傳》里的君子人格強調“內修”與“外推”,內修是“仁”,外修是“禮”,所謂“內圣外王”。概括起來,就是《禮記·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個體與集體的高度統一觀念,至今仍然有積極的社會實踐意義。這一點在《周易》傳文的君子思想里有許多具體反映,值得我們作全面總結。
首先,《易傳》里特別強調個人的品格修養、精神提升。如“君子以懿文德”(《小畜·象傳》)、“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大有·象傳》)、“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傳》)、“君子以非禮弗履”(《大壯·象傳》)等。這些都是從儒家傳統的君子之道出發,將“君子”自身的修養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層面。
其次,《易傳》里又強調個體人格精神對社會影響、對集體引導的作用。如《系辭》:“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可見《易傳》認為,君子的個體精神培養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族類群體的發展,因此,君子的形象就具有了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正是這種境界的陶染,后世才出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語)等振奮人心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
再次,《易傳》里君子思想的推己及人、個體與集體統一的內涵,是以農牧生產背景下“天人合一”哲學觀作為最深層文化結構的?!断缔o》云:“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边@里所謂“三極”,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君子是最能領會這“三極”之間的辯證關系的。《系辭》又說:“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君子是對天地之理、人倫之義最深刻的把握者、最具體的實踐者。因此君子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達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君子正是這和諧統一的主體?!疤斓卣撸家?;禮義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禮義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天地之參也。”(《荀子·王制》)這是君子精神的最高境界。
四
記者:《泰·彖傳》中說“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消,《雜卦》中一作憂),而《雜卦》又特意以此句作結,體現出作者獨特的人生趣味與社會理想?!熬拥篱L,小人道消”甚至成為從古至今讀書人孤高耿介、無畏無懼的一種信念。人生難免磕磕絆絆,《雜卦》這一有力總結傳達給我們怎樣的處世態度與執著追求?
江林昌:《周易》從易卦、《易經》到《易傳》,都是講天地宇宙、日月升降、陰陽變化、四時替代,然后是萬物的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終始循環。整部《周易》以《乾》《坤》兩卦為始,以概括全體?!断缔o》:“《易》與天地準,故能彌倫天地之道”,“夫《易》,廣矣,大矣……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吨芤住酚忠浴都葷贰段礉穬韶宰鹘Y語,“既濟”是已經成就圓滿了,但也終結了。然而,世界萬物是變化發展的,因此“既濟”接以“未濟”作為六十四卦的終結?!拔礉笔俏闯删?,說明事物還有新的發展,所謂“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為易”(《系辭》)正因為事物的發展呈現是日新月異的,所以我們應當“窮神知化”“原始要終”“彰往察來”,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這樣才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系辭》)。這是我國先民探索宇宙自然所取得的深刻認識與哲學總結。
更有積極意義的是,《周易》對宇宙自然的探索,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從而更好地發展社會,把握人生。而“君子”指的是能認清這些規律,完成其崇高任務的人,這就是《同人》卦《彖辭》所說的“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系辭》所說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從自然萬物中,君子把握了治理社會的規律,又能自覺修己,警惕行事,即《系辭》所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又說:“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這就是“君子道長”的具體內涵,也是其根本原因。而“小人”既目光短淺,不能見天地之化,萬物之變,又道德低下,不能“果行育德”?!断缔o》所說:“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边@就是“小人道消”的具體內涵,也是其根本原因。
孫鳴晨:《雜卦》作者以此結語是依托自然規律,表達了對君子之道持久盛行的呼喚。《周易》以陰陽消長規律,將自然、社會都看作是一個動態的、生生不息的展開過程。如《雜卦》所展示的那樣,事物和境遇總是在正反變動中轉換發展,有盛極必衰也會有否極泰來。
《周易》體現的主要是剛健寬厚的精神,《雜卦》從乾陽開始,以夬陽結束,正昭示著君子之道生生不已,無窮無盡。因此,時代有時難免有丑陋、暗淡的一面,但總體都是積極的、向上的、充滿蓬勃朝氣的,所以有為的君子應當要振奮自己的德行,提升個人的修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雜卦》還告訴我們,世道不盡然都是順利的,偶爾也會有挫折,也會有困難,但這些都是一時的,所以有德的君子不應該懼怕,不應該墮落,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不能向社會的陰暗面屈服,而應當小心謹慎地保持自我,修養德行,堅強不息,等待美善時機的到來!
宋代張載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從價值取向上看,《周易》總是開導人們要能夠認識“物不可窮”的情狀,懷揣否極泰來的信念,行于當行,止于當止,最終沐浴在“君子道長”的春風之中。
記者:《周易》不僅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的奠基之一,其中蘊含了周密的邏輯體系與辯證的思想態度。著眼于其中的君子之道,對普通人而言能有什么啟發和幫助?
傅道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性格,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君子之道也是隨著歷史演進和時代發展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語境里,成就君子人格一方面是激活傳統,堅守君子之道的基本精神;一方面又要融入新的時代精神,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呈現出新的人格風范和氣象。在新時代的語境下和現實基礎上,重提君子之道,對我們現代人的思維與認知方式有著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日新其德”的創新思維。《周易》將世界看成是一個生生不已的生命整體,處于生機無限的歷史演進狀態中。因此“通變”是一個世界的總體法則和基本規律,《易傳》特別強調生命的“日新”精神,所謂“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大畜·彖傳》)、“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系辭》)?!叭招隆北闶菚r時變化,日日更新,生命只有在變化中才充滿生機和輝光。君子人格的精神是生命的昂揚狀態,也是不斷更新的精神風貌,與時代同行,站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
第二,“欲及時也”的時間意識?!肚の难浴分^:“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薄坝皶r也”強調的就是“與時偕行”中的人生進取精神?!皶r”字在《周易》中頻繁出現,是《周易》中的重要觀念?!胺惨嬷?,與時偕行”(《益·彖傳》),這里的“時”是時間的,也是時代的。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我們既要有投入時代洪流時代感,也應有只爭朝夕時間感。
第三,“化成天下”的人文精神?!兑讉鳌诽岢隽恕盎商煜隆钡娜宋木?,《彖傳》謂“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蔽幕钪匾氖腔常菍⑼庠诘奈拿鬓D化為內在的文化境界的過程。《周易》強調以文化人,文化的過程是漸變的,這種變化一旦完成又是穩定的?!断髠鳌分^“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薄氨儭笔菨u變的,一旦形成就是持久而不可改變,永遠有美麗的花紋。
孔子感嘆:“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因此,對于常人而言,可以選擇站在樸素的生活里作君子,實現君子之道。新時代環境下的君子之道構建更應該重視文化的作用,以先進的思想化成天下,以豐富的知識滋養心靈,從而形成屬于我們時代的風雅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