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有關情況。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大幅躍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撐。
王志剛表示,我國科技事業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每到國家發展的關鍵歷史時刻,黨中央都對科技創新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的春天”,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實踐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在談到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和能力的變化時,他表示,我國科技創新展現出五大能力:一是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達到16.9%,化學、材料、物理等學科處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鐵基超導、干細胞為代表的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二是戰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躍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三是體系化建設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功,為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支撐。同時,科技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每萬名就業人員中就有研發人員62人。四是研發主體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企業研發經費已占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體,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五是科技開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創新五大能力,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優化生態環境,建設創新文化,打贏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疫情防控攻堅戰等重大任務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王志剛說。
王志剛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既有目標導向也有不斷探索。探索性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確定性、隨機性,我們只有不斷攻關,不斷調整,逐步迭代循環,最終逼近正確目標。”
為此,他表示,在規劃布局方面,科技部將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面向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重要內容,組織各方力量協同攻關;在任務部署方面,科技部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強化任務部署,在重點領域關鍵產業,補上基礎原材料、基礎工藝、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領域的技術短板;在政策環境方面,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包干制”等機制,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有用武之地。以此,積極調動創新活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擴大開放創新,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