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為廣大教師凝聚教育價值共識、踐行教育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是教育家的寶貴品格。學習他們的躬耕態度,要求廣大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潛心耕耘、甘于奉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勤學篤行是知行合一的重要體現,也是廣大教師群體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所應當秉持的職業精神。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引路人,教師應當在治學為人上為學生作出表率,成為勤學善思、篤行不怠的終身學習者。
勤學是一種持續學習的心態和習慣,是對新知識的渴求和追求,也是教師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做一名好老師,需要始終秉持勤學的理念和態度,保持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對新知識、新事物、新問題、新技術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才能在持續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教育視野,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教學專業素養。篤行是一種對價值觀念的忠誠和踐行,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這意味著對知識和觀點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表態或理論的支持上,而是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實際的行動去證明和體現。它反映了一個人對責任、誠信和正直的承諾,以及對所從事領域的專注和奉獻。廣大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厚植實干情懷,涵養求真精神,激勵他們以持之以恒的奮斗姿態開辟屬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求是與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才可能達成創新的目標,而敢于冒險、勇于嘗試的探索和創新精神也是求是精神最為集中的體現。
求是是教育家修學育人的重要遵循,是對事物真相、真理孜孜以求,不斷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創新方法的行動,其核心是科學精神和批判思維。在教育工作中,廣大教師應當始終心懷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不懈探索、善于反思的求是精神,通過扎實的研究和實踐,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教育問題,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具體而言,要注重從實際出發,從實踐中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和規律,根據具體情境和學生需求去開展教育活動。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技術方面,應當勇于開拓新領域,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來驗證和完善自己的探索,不斷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維和反思能力,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和反思。
創新是教育家修學育人的目標追求,代表著突破傳統束縛、努力尋找新思路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創新是應對時代之變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斷開拓進取,才能從容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需求。廣大教師不僅自身要葆有創新意識,也要呵護學生的創新潛能,在他們心中種下創新的種子。在教育教學方面,廣大教師要勇敢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密切關注教育前沿理論和實踐,及時更新知識儲備與教學觀念,引領學生掌握新知、探索學術前沿,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在科學研究方面,廣大教師群體應始終秉持追求卓越、追求長遠、追求原創的態度,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勇闖科技“無人區”,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培養具備優秀品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離不開教師的以身作則、積極引導,也離不開政府部門、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為教育家營造潛心耕耘、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才能讓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教師群體的自覺行動。新征程上,廣大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更好肩負起時代賦予人民教師的崇高使命。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