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和活躍,科技和產業形態正在發生體系性變革,工程科技的顛覆性創新和體系創新已經成為戰略競爭的焦點。鑒于此,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技未來20年發展戰略研究”總體項目組發布《愿景驅動的中國工程科技2040發展戰略研究》,基于我國工程科技發展需求和世界發展趨勢,提出“經濟預測-需求分析-技術預見-愿景分析-戰略架構-技術路線圖-政策選擇”戰略研究方法體系,預測了我國2040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態勢,描繪了2040年我國社會發展的九大綜合愿景。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政策環境的支持,還需要工業互聯網、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關鍵要素的協同發展。未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呈現智能制造、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數字化工廠等十大趨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選擇包括實現三個轉變:由軟件向硬件轉變、由單體向互連轉變、由網絡向垂直大模型轉變。同時,注重鏈接、算力、數據和標準的四個要素。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是智能工廠的基本組成單元,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制造全過程和供應鏈全環節核心問題,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實現具備協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實際價值的應用。十余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通過新模式應用探索、智能工廠建設、解決方案攻關等,總結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場景,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供有益參考。
以煉化領域優化生產計劃及工藝過程,煤化工領域提高安全管控、能源平衡及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氯堿領域提升工藝穩定性,輪胎領域提高勞動生產率及加快服務化轉型,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領域提升質量穩定性及安全環保水平等為重點,推進企業在生產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環保等重點環節加快新型工業網絡、儀器儀表、智能裝備設備、關鍵軟件和系統等“基礎填平補齊”和改造提升。
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機遇藍皮書 摘要:智能制造裝備作為高端制造業的核心,融合了傳感、控制、AI等技術,正推動工業革命向智能化、互聯化發展。隨著全球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逐漸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本報告將深入解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內涵、全球及中國的發展現狀、產業鏈與區域發展格局、投資機會與策略,為關注制造業未來的讀者提供深度洞察。
研究表明,受經濟、技術、政治三重因素影響,新一輪產業轉移呈現政治化、多極化、雙向化、綠色化、再垂直化五大趨勢。
智能制造已成為公認的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的國家戰略。以德國工業4.0 為代表的智能制造集中于離散裝備制造業,過程工業智能制造的模式為智能優化制造,生產過程智能化是智能優化制造的關鍵。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技術基礎,為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開辟了新的途徑。
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興工業化。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部署,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報告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深度研究,并針對不同產業創新方向進行了前瞻性的預測,并發此研究成果。該成果系統地闡述了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不同產業領域將迎來哪些深刻的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