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智能制造已經由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進入深入應用、全面推廣的新階段,已經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為統籌推進標準化發展,制定本綱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將指導全國兩化融合標委會(TC573)及有關起草單位做好工業互聯網平臺新模式應用實施指南系列國家標準研制和宣貫推廣工作,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與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的普及推廣。
2021年7月8日,受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委托,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正式發布《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自2015 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先后組織制定并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 年版)》和《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 年版)》,加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指導智能制造標準研制工作有序推進。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部署要求,持續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以滿足技術進步和智能制造發展的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組織制定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 版)》。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1年工作計劃》,提出了網絡體系強基行動、標識體系增強行動、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數據匯聚賦能行動、新型模式培育行動、融通應用深化行動、關鍵標準建設行動、技術能力提升行動、產業協同發展行動、安全保障強化行動、開放合作深化行動共15項任務。
通知提出,將圍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聚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信息安全能力提升、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方向,遴選一批試點示范項目,試點示范期為2年,將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增強工業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支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自學習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先進生產方式。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關乎我國未來制造業的全球地位,對于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數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
制造服務業是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制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制造服務業供給質量不高,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夠,引領制造業價值鏈攀升的作用不明顯,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近日,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號,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