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的能源發展形勢和需求對傳統發電企業提出新的挑戰,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正在通過打造數字場景助力其在能源市場的競爭。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與轉型變革正同頻共振。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發展以數字技術為引領打造數字新能力,促進智能工廠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商業模式,開辟數字經濟新價值和發展新空間。
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在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體系升級、搶占工業革命先機、構筑發展新優勢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報告針對加快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夯實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二是打造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平臺體系;三是強化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安全保障。通過統籌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建設,促進融合應用走向深入。
物聯網即將迎來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也將給自動化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實現路徑上,物聯網由感知、傳輸、平臺、應用四大層級組成。自動化產品在物聯網的各個層面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傳感技術、通信技術、智能處理技術,都成為構建物聯網的基礎。基于此,工業傳感器、工業無線網絡技術、智能儀表、工控機以及SCADA等工業軟件產品都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而另一方面,傳統的工業自動化系統需要在各個環節與先進物聯網技術融合,工業自動化企業更是需要以物聯網思維重塑商業模式,從而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引領未來發展。
雖然物聯網一直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產業,是趨勢所在,但其最初發展速度卻并不如我們想象中迅猛。近來物聯網被明確定位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無疑將推動物聯網產業的深入發展。業界專家普遍認為物聯網建設和發展經歷了概念炒作已經開始進入到產業系統平臺開發、產業應用創新中,各領域也在紛紛研究開發、探索試驗,搶占物聯網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工業通訊是為滿足工業更為簡單的連接、更便捷的工程集成、更為開放的訴求,其發展是基于用戶需求不斷融合、簡化的過程。從最初總是與工業控制系統集成在一起的“沒有存在感”,到現在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工業通訊的價值已日漸凸顯,不僅得到了業內空前的重視,其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日臻完善。
隨著國家智能制造戰略的深入,IT與OT的融合進程加速,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桎梏于標準之爭,導致自動化系統內部的橫向通信、與下層現場傳感和數據采集層及上層企業管理系統的縱向通信受限,無法解決的互聯互通問題成為阻礙。OPC UA、TSN兩大標準的發展,為面向未來的工業通信帶來新的機遇。
我國正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在政策上為電子制造業精細化、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電子制造業也逐漸成為各地、各制造企業爭相搶占的行業領域。面對“外患內憂”, 以及在行業結構性轉型升級的趨勢下,電子制造業增長力度已有所減緩,并亟待聚力創新、產業轉型,打造差異化競爭體系。而技術水平、研發能力、資本實力較弱的企業終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通過自動化技術的賦能,將大幅提高我國復雜電子控制類產品的設計研制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推動電子制造業走向高質量發展,從而有力地支撐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達成。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端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核心共性技術與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本體研發、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生產得到充分發展,為制造業提質增效、換檔升級提供了全新動能。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從中國制造業逐步引入機器人至今,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熱度始終不減,越來越多的行業、場景開始應用機器人,更讓我們感受到機器人將延伸出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