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瑞利華射頻識別(RFID)用于汽車配件涂裝車間解決方案
隨著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汽車廠商對供應商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供貨質量到周期都有提高。現在有的汽車廠對配件供應商如飾品的要求是上午下訂單下午就要拿到,并且試樣顏色隨機性很大,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顯然無法適應如此要求,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引入識別系統就很自然了。
在汽車制造業中,射頻識別(RFID)系統應用比較普遍,下面以美國EMS公司的產品為例介紹RFID產品在某汽車配件涂裝車間應用的解決方案。
這個車間使用的是西門子S7系列PLC和Profibus-DP現場總線,因此選用EMS公司的CM31網絡模塊,根據工藝要求,CM31下面掛了4個EMS公司HMS820-08讀寫器,如圖所示。從CM31到每個HMS820用的是EMS公司在RS485協議上開發的MUX32協議,每個CM31總共可以掛32個。
這個生產過程如下:
車間共分上下兩層樓,一樓放置一個HMS820寫工藝參數,工藝參數來自上位機,上位機將客戶的訂貨信息如飾件種類,顏色等輸入,由上位機轉換成相應代碼由PLC將這些信息通過網絡下到一樓寫工藝參數的HMS820,后由HMS820寫入到HMS150HT耐高溫載碼體不同的字節中,其中不同字節的參數代表不同的加工工藝。如果必要,也可通過工位上的觸摸屏將參數寫入。二樓共3個讀寫器,分別放在3個加工工位前,每個工位有加工機器人,當裝載飾件的滑撬經過這些讀寫器時,讀寫器將其工藝參數讀出再通過總線傳給機器人,機器人根據這些參數對飾件做相應的加工處理。經過最后一個機器人時,PLC會將載碼體所有數據區清零,這樣在這個載碼體下一次循環中,如果一樓讀寫器因為系統或人為原因而沒能寫入參數時,可以在相應工位通過機器人操作面板將參數寫入,如果人工沒有寫,機器人讀到工藝參數為零時不會工作,而不至于按照將上一次的參數進行加工,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經實踐證明,此系統投入使用后,使得該廠做到了真正的即時生產(JIT),節約了流動資金,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系統提升能力:目前工藝是在上位機人工輸入的,如果必要,可以通過與客戶的系統和本企業的內部管理系統直接聯網,這樣客戶就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網或直接將訂單下到生產線上,將供應鏈與生產現場直接打通,實現B2C的電子商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