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煒
作為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技術,企業資源計劃ERP在中國發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ERP是否過時?ERP應該如何發展?ERP是否要超越制造業?ERP、CRM、SCM之間是什么關系?本文就上述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1 ERP過時論
正當人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ERP技術的研究、開發、實施,國家863/CIMS主題為ERP制定軟件功能構件和產品標準,ERP軟件評測標準之時,ERP過時論卻甚囂塵上。企業老總滿腔熱情的準備上ERP,接連聽了五次ERP的講座,決定不做了。因為他越聽越糊涂,究竟什么是ERP,ERP是否過時?他需要思考和等待。美國Gartner Group提出了ERPII要取代ERP;有的公司提出經濟聯盟體資源計劃URP ,聲明要終結ERP;有人提出企業應用套件EAS,說ERP是明日黃花;有人提出實時企業RTE……,這些不同的名稱如果僅僅作公司產品的代號,別人無可非議,但是作為一種概念用來否定ERP就值得商榷了。
2 ERP沒有過時
制造業管理信息系統經歷了從庫存管理(Inventory Control)、物料需求計劃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制造資源計劃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發展歷程。它是伴隨著管理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20年前的庫存管理系統所建立的訂貨點法(Order Point)、經濟訂貨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模型,至今對于一部分物料的管理仍然是好方法,無論他們的產品今天叫ERPⅡ,還是協同商務CC,他們仍然保留了這些算法和管理模式。物料需求計劃MRP中所建立的物料清單BOM、MRP的算法原理至今仍然保留在每一家ERP軟件包中。盡管后來出現了先進計劃調度系統(Advanced Planning Scheduling),但是由于算法的有效性和實際的應用效果不佳,至今普遍應用的還是MRP。盡管現在有準時生產JIT,但是它仍然要與MRP結合應用,MRP至今仍然是ERP中的重要模塊。再說制造資源計劃MRPⅡ,這是美國生產庫存控制學會主席,著名生產管理專家奧列弗?懷特(Oliver Wight)在1977年提出的,并由他創辦的出版社先后幾次出版了MRPⅡ標準系統,定義了MRPⅡ的功能、邏輯和算法,它成為眾多ERP供應商的參考模型。九十年代初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企業資源計劃ERP,當時ERP的定義是:
(1) 基于MRPⅡ,但具有超越其范圍的集成功能,能為企業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含質量、運輸、工具、人力資源、分銷、售后服務、實驗室、項目管理和配方管理等)。
(2) ERP支持混合生產類型和不同的制造環境,如多品種小批量、大批量流水、單件生產三種生產類型。按庫存生產、按訂單裝配、按訂單制造、按訂單設計四種制造環境。
(3) ERP是一種面向企業供應鏈的管理系統,可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管理(用戶、分銷商、制造商、外協廠、供應商等)。
(4) ERP在物理環境上超越了MRPⅡ,諸如:圖形用戶界面、關系數據庫、第四代計算機語言、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開發工具、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以及系統的開放性和可移植性。從傳統的集中式系統發展到分布式網絡系統。
無論是MRPⅡ還是ERP,它們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了從銷售、生產、采購、售后服務整個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的科學的管理模式,是制造業企業管理需求的真實反映,不是憑空捏造或強加的。人們至今還沒有發現它們中的哪一個構件現在是完全錯誤的和不能用的,所以說ERP沒有過時。
問題出在ERP的命名上,ERP將過多的計算機技術放在ERP的定義之中,這是一個歷史的錯誤。ERP的軟件開發平臺、開發工具和所有軟件一樣,總是伴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從主機/終端系統發展到客戶/服務器到今天的瀏覽/服務器,開發工具從COBOL、C、PB、VB到JAVA,為了應用最新技術成果,人們要不斷地重寫或升級軟件,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人們不能因為管理功能的增加和開發平臺的變化而不斷的修改名稱,這將是永無止境的。代表一個門類技術的名稱不能因內容的增加和技術的發展而頻繁地改變名字。CAD從誕生的那一天起,無論技術和功能如何變化仍然叫CAD,這不是很好嗎!
3 ERP要與時俱進
社會和科學技術總是不斷發展的,適應知識經濟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斷涌現: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精良生產、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商業智能,現在又提出了商業過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企業績效管理(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等等。ERP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增加新內容,以滿足管理的新需求。
ERP的軟件開發平臺、開發工具也必須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采用符合互聯網絡和協調商務應用需求的新技術。
4 ERP能否超越制造業
近來Gartner Group又提出了ERPⅡ的概念:“ERPⅡ是通過支持和優化公司內部和公司之間的協作運作和財務過程,以創造客戶和股東價值的一種商務戰略和一套面向具體行業領域的應用系統。到2005年,公司在利益共同體中發布有關協同商務過程的準確信息的需要,導致ERPⅡ取代ERP成為公司內部和公司之間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 Gartner Group同時提出了ERPⅡ的定義框架如下圖所示:
圖1 ERPⅡ的定義框架
ERPⅡ強調協同商務,強調企業之間的集成,增加功能,采用最新計算機技術,筆者完全贊成,大家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發展ERP產品,但這也不必修改名稱。 至于ERPⅡ要面向所有行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ERP是制造業管理信息系統,是針對制造業而設計的一整套管理方法。離開了“制造”這個邊界,所有的管理模式、方法、流程、標準都無從談起,行業如此之廣泛,制造、銀行、稅收、鐵路、民航……,還有什么模型和方法可言呢?例如,人們研究養牛技術,定義什么是牛,如何飼養,如何采用最新技術不斷提高牛肉的產量和質量。今天人們說,要研究生物了,那么就去研究基因工程好了。離開行業談管理,那就只能去研究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學科。人們看不出來一個用于汽車制造企業的系統與銀行、稅收系統有什么相同之處。
5 ERP、CRM、SCM的關系
近幾年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發展迅速,但從制造業企業的管理需求來看,ERP、CRM、SCM有許多功能是交叉重疊的。如在ERP中有銷售、分銷管理,這部分內容與CRM是重疊的。但與CRM相比它在售前和售后服務方面比較薄弱。在ERP系統中已經存在從銷售定單到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采購管理整個供應鏈的計劃協調與優化,這些內容與供應鏈管理SCM也是重復的。雖然在一些SCM系統中強調基于約束理論的先進計劃調度系統APS的應用,但誰也沒有規定不用APS就不是SCM。所以筆者認為在制造業企業中ERP、CRM、SCM一定要選集成系統,不能選不同供應商的產品去做集成。第一,為大量冗余的功能付帳是不合算的。第二,不同廠商的產品集成談何容易。
但是CRM、SCM在非制造業則完全不同。CRM用得最好的企業是銀行、保險、電訊業,它們根本就不需要ERP,它們可以獨立的運行CRM。SCM用得最好的是大型零售業,象全世界最知名的沃爾瑪,它的供應鏈管理是最成功的。沃爾瑪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張網,送貨一條龍,從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里節約了大量的采購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成為了世界零售業的巨頭。
綜上所述,制造業信息化千萬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名稱所迷惑,選擇適合企業需求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產品。作為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ERP沒有過時,但ERP要與時俱進。ERP是為制造業量身定做的,適合所有行業的ERP或ERPⅡ是不存在的。在制造業企業中ERP、CRM、SCM應該是一個集成系統,而不是用不同供應商的系統去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