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門新強
1 引言
全球性的信息化、網絡化進程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人們的工作、娛樂乃至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大了信息化的力度,并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模式,而作為國家經濟基礎的大型企業的信息化更是日益顯出十分重要的地位。
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技術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成功的企業將會是使用數字工具重新創建其工作方式的企業。”一個企業必須充分使用數字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才能快速地思考和運作,才能夠在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時代取得成功。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強大的網絡系統,可以容易地獲得、共享和處理信息。
2 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中鋁山東分公司化學品氧化鋁公司在生產經營中十分注意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和工作實際需要,逐步擴大應用計算機及信息化管理。到現在,公司各部門不僅根據工作需要配備了計算機,并且建設了MIS,在生產統計、質量管理、銷售管理、物資管理、庫存管理、人事管理和文字處理等方面廣泛應用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系統。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各項監控。在過去,產量、消耗等各項費用的使用情況到月底才能統計出來;現在,只要打開計算機,企業的生產、銷售、消耗、費用等各項數據都能詳細地列出來,并且可以根據各部門的需要進行分類和明細。會計也能及時了解各項經濟指標的進展情況,并以此對各項成本、費用進行控制。
通過逐步應用計算機和網絡管理系統,使企業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細致化、準確化的同時,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企業管理和決策水平加強。具體說,計算機和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促進了工作。
(1) 信息化加強了各項業務工作的信息溝通,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漏洞。
通過銷售子系統,使銷售部門能夠對每種產品、每個客戶、各個銷售區域每個月的銷售情況、貨款回收、應收賬款等狀況都一清二楚,這就為實行量值化管理,對銷量、貨款回收指標分解到人,比較全面地了解每個客戶的情況并據此做出判斷和調整提供了依據。
依據產品庫存信息,實行定單化管理,制定了月計劃、日安排的發貨計劃,做到了發貨有條不紊。通過信息網絡的數據控制,及時掌握各客戶的發貨情況,避免了以前搶貨、催貨的混亂局面。
由于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各項工作可以做得更加細致。每個月都要對照計劃,分析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要素的實際情況,以此判斷企業的各環節是否處于受控狀態。比如每個月對原材料消耗定額的分析,通過分析原材料的量和價格,并與計劃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出每一種原材料的實際消耗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水平,分析消耗水平波動是由于消耗的量的原因還是價格的原因。
(2) 信息管理系統的運用,為管理決策提供了及時全面和可靠的信息,提高了管理人員的決策水平。
每個月生產子系統提供的數據,通過計算機可以得到各項生產指標完成情況,分析各項生產指標的因素和影響程度,提出需要重點注意或解決的問題,或根據情況的變化提出調整建議,反饋指導生產,使企業能夠掌握生產運行中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及時發現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而作出必要的調整。
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使公司領導每天都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企業的銷售、生產、庫存、資金以及貸款回收等方面的準確數據,甚至出差在外地,也可以通過計算機進入企業內部系統,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各方面的情況。這就為公司領導及時、全面掌握企業的運行情況并做出決策提供了依據。
(3) 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系統的運用,提高了辦公自動化水平。很多工作只要一次性輸入數據,便可以無限次地重復利用,甚至可以自動輸出結果,真正做到快而準。同時,通過網絡連接,各種數據可以在企業內部快速傳遞,實現資源共享,減少了以前經常存在的重復性的工作。過去需要幾個人做幾天的工作,現在一個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今年公司提出“降本增效”的目標,生產部門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時,通過信息管理系統,運用計算機分析產品和材料庫存,使得產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對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生產管理方法,保證“降本增效”目標的實現。
(4) 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系統的應用有利于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損耗。
通過對主要生產工序實行計算機自動化控制,在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保持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并且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損耗。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減少了人為操作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使不合格產品大大減少,為數不多的不合格產品在自動檢測設備的控制下很難流入市場。數據自動采集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數據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和匯總,能清晰的反映生產的各項指標,有利于管理人員進行分析、判斷。比原始的筆錄增加了時效性和準確性,避免了人為因素對各項數據的干擾。數據的準確性提高了管理人員工作的準確性,有的放矢,才能找準產品的缺陷和不足,提高產品質量。
3 信息化管理的升級和完善
在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系統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對其升級和完善,將是各項管理工作的的重點之一。信息管理系統的升級和完善,將使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以及產品質量都得到提高,生產經營成本也會降低,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在此方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方面需要加強。
(1) 人員素質要與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適應。
在推行計算機和網絡管理系統時,首先碰到的問題是人的素質問題。系統投入初期,企業會計算機操作的人還不多,通過培訓和其他方式,很多人學會了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技能。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必須下大力氣去學習最新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作為管理人員一定要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要進行觀念的轉變,從用筆工作向用計算機借助網絡來進行工作,解決問題。
(2) 信息系統只是工具,能否發揮作用關鍵還是看如何用好它。
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系統說到底還只是管理的一種輔助性工具,它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但這些信息能否發揮作用還是要看如何利用。而且信息化的一個特點是信息量大大增加,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術和判斷水平。
(3) 信息化帶來的信息保密問題。
信息化的一個優點是傳遞信息方便快捷,但要泄密也同樣是方便快捷,而且計算機用于復制資料比傳統的復印機更加方便,所以在推行信息化的過程中如何作好保密工作也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商業機密事關一個企業的命運,要在信息和網絡安全上多做一些工作,保證企業商業機密的安全。例如,采用用戶身份驗證技術即根據每個用戶的工作范圍、功能需求,建立相應的賬號,設定相應的權限,做好記錄并進行定期的巡查,使不同身份的用戶可查找不同級別的信息,保證了信息的安全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又是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陣地,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系統將成為企業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實現企業高速運行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也是一個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堅實基礎和立足于市場的有效保障。因此,只有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能力,從而在本質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企業有能力參與全球競爭并在競爭中成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