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節能電源介紹
最近以來,在開關電源的領域里關注如何開發節能電源的技術人員愈來愈多了。顧名思義,所謂的節能電源一定與節約用電量有關,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著名的導軌式電源制造商德國PULS電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為PULS公司)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開發工作。PULS公司新近推入市場的效率達到95.5 % 的DIMENSION 概念型電源將工業DIN導軌式開關電源的技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進入節能型電源規范的姣姣者之一。
節能電源的關鍵就是減少電源損耗, 盡可能的獲得最大的提供功率,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提高電源的工作效率。
圖1 效率和熱損耗
電源的工作效率是指電源的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的比率,即:Pout = η?Pin。
圖1分別對效率為80%和95%的960W電源作了比較??梢钥吹?,如果電源的效率從80%提高到95 % 時,這樣電源的損耗減少了80%,即用一個 960W的電源一小時就節省近200W 的用電量。如果按每天工作16小時,每年工作250天。單單一年就節省了800 000W用電量。從這個小例子,可以體會到提高電源的效率可節省多少用電量。作為一個工程項目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問題了。同時,提高了電源的效率,不僅僅是節省了能量,而且減少了生產成本,更主要的是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 節能電源減小了電源熱損耗
采用高效率的節能電壓意味著電源內部的熱損耗減少,一般來說電源內部的熱損由電源能量損耗產生,并被轉換成熱量,散發到電源部件上,使得電源內的工作溫度升高。為了保證電源本身能在允許的溫度下工作,必需采用冷卻的措施,比方采用大的散熱器,使得熱量能迅速發散,控制溫度的上升。但是散熱器的體積大,份量重,給導軌式開關電源的安裝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或者采用強迫風扇通風的方法,但是風扇本身的質量以及非常差的防塵能力,不能運用在工業現場的環境中,一般地說在工業的環境下工作的電源不采用強迫風扇通風的方法。因此,采用節能電源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熱損耗的散熱問題。盡管 PULS公司的SL強力型電源的體積和重量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DIMENSION概念型開關電源由于成功地解決了熱損耗引出的溫升問題,跟SL強力型PULS電源相比在體積和重量方面又更上一層樓,跟市場上同類的導軌式開關電源相比,其體積和重量都減少了50% 以上,具體參數見表1、表2。
表1 體積對比
表1 熱損耗對比
3 采用節能電源意味著延長了電源的壽命,即電源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熱損耗的增加引起了溫度的上升,電子產品長期在高的環境溫度下工作,又會加快老化,MTBF時間減少,可靠性下降,電源的損壞也大大加快。根據Arrhenius曲線圖可以得到器件的損壞率與溫升成指數關系。當工作溫度從30℃上升到40℃時,器件的損壞率上升幅度為3.4 倍。當工作溫度從70℃上升到80℃時,器件的損壞率上升幅度為2.6倍。 所以溫度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電源的可靠性,同時對電源的每個電子元件的壽命也是有直接的關系。比如,電源中的關鍵器件―電解電容,它的壽命直接與溫度有關,如圖2所示。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溫度每上升10度,電解電容的壽命就減少一半。從而也相應地減少了電源的壽命。因此在采購電源時必須了解電源所采用電解電容的測試方式。一般可用在攝氏105度下運行2000小時的電解電容。
圖2 溫度與電解電容壽命長短的關系
電源的熱損耗問題,延長電源的壽命,提高電源運行的可靠性,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采用節能電源,而要開發節能電源的技術關鍵是提高電源的工作效率。電源的效率提高了,以上幾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PULS公司從1980年便開始制定了以發展技術創新為目標的新型工業電源,在25年的發展歷史中堅持采用國際標準開發和生產出市場上創新、高質量的電源產品,保證了其獨特的競爭力與創造力。PULS 電源輸入范圍寬(單相交流85~264 V,三相交流320~575V和直流85~375 V等);DC輸出范圍可調,提供了從功率25W到1000W的最全面的產品系列;通過電源并聯技術可達到更廣的范圍,專門開發的單元和模塊可實現冗余應用;DC/DC轉換器與電源緩沖器模塊補充了其產品范圍。DIMENSION概念型導軌式電源效率高于92%。由于PULS電源的高效率使得PULS的電源熱損耗極小,大大提高了模塊的使用壽命,故障率大大減少;所有的模塊都使用對流式冷卻方式,從而代替了容易導致故障的風扇和強制通風技術;在-10℃到+60℃的環境下可以保證正常工作;在稍微降低功率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70℃的溫度環境下工作。在全負荷的工作狀態下,PULS開關電源的預期使用壽命超過70 000小時,相當于可連續工作8年。實際上,沒有什么系統會在這樣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不停的運轉,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單元的壽命會更長一些。對于統計意義上的值MTBF(所謂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PULS電源同樣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超過100萬個小時,向實現全工位的節能電源的目標跨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