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1家數字經濟企業集中簽約入駐重慶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總投資額超過30億元。在數字化改革推動下,永川區數字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永川區數字經濟實現產值164億元。
永川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地區。近年來,永川區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引領,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構建數字文創全產業鏈
占地3平方公里的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是永川區數字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也是重慶市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園區。這里高樓林立,集聚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愛奇藝在內的40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從業人員近2萬人,2021年實現產值326億元。
數字文創是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的一大核心產業。永川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區新城建設黨工委書記鄧文告訴記者,永川以打造全國一流數字文創產業基地為目標,瞄準元宇宙、影視、動漫、游戲、綜藝、直播、虛擬場景、數字模型、有聲讀物等領域,通過完善要素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吸引集聚優質企業,構建起數字文創全產業鏈。
達瓦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虛擬現實及游戲開發商。“公司的實時影像制作技術已打破國外公司壟斷,達到國際一流技術水平。”該公司CEO盧琪告訴記者,自2018年落戶永川大數據產業園以來,公司的虛擬制作、虛擬拍攝、仿真等技術已廣泛運用于院線電影、動畫電影、游戲、大型綜藝、模擬仿真、直播盛典等各個領域。
為孵化培育更多數字文創企業,永川區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愛奇藝、山喵影視等企業,搭建了4個數字文創專業載體孵化器,通過專業化運營,為入園企業提供行業資源、金融對接、數字版權、平臺流量等優質服務。
前不久,永川區在重慶市率先出臺了支持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7條政策措施,設立了2億元數字文創產業基金,從保障企業運營、支持數字文創產業業務引進、流量引導、實現產能等維度,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政策資金支持,增強數字文創生產力,推動優質IP項目、優秀影視劇組、數字文創企業等產業生態加速聚集。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永川區將引進和培育數字文創企業500家,實現產值300億元,建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
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
在長城汽車永川工廠,平均每72秒就有一臺整車下線。放眼工廠,300多臺機器人在生產線上靈活精準地進行沖壓、焊接等工序。據了解,該工廠焊裝自動化率達到100%,自動輸送系統的自動上線率達到100%,自動化程度在行業內領先。
智能化成為永川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高度智能化有力保障了產品的高質量和高銷量。”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公共事務科科長李雪恒說,2021年,長城汽車永川工廠年產整車21萬輛,實現產值260億元。在長城汽車的帶動下,永川區集聚了20余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汽車產業集群。
近年來,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永川區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優勢,通過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5G+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不斷推動傳統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轉變,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
永川區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余波說,當地根據汽車、電子、裝備等重點行業特點,按照“點”上開展機器換人、“線”上工藝換智、“面”上管理換腦的“點線面”立體發展體系,制定出臺了《智能制造賦能實施方案》,引導企業圍繞智能化生產、管理等環節,加大技改升級投入力度,實現生產制造和運營管理雙智能,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企業,專業從事大功率柴油機燃料噴射系統和調速器的研發和生產。記者采訪時看到,在該公司5萬多平方米的船用柴油機核心部件生產車間內,信息技術、自動化智能裝備和工藝流程在生產過程中融合在一起。重慶紅江信息與智能制造部副部長羅付強說,通過持續不斷的智能化改造,公司已建成3個數字化車間,建立起涵蓋產品研發、技術準備、生產管理的數字化過程管控體系,企業設備數控化率達到90%以上,產品制造周期縮短40%,成本降低35%,獲評2021年度重慶市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截至目前,永川已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255個,建成智能工廠4個、數字化車間28個,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化賦能工程試點示范項目12個、市級智能制造十大標桿企業2家,130余家企業上“云”。
產教融合促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是永川區的一張城市名片,當地擁有大中專院校17所,在校學生16.3萬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賦予了永川打造西部職教基地的使命。“我們堅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職教,通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以系統化思維推進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永川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逵說。
永川區建立了數字化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永川職業教育中心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該職教中心黨委書記、校長孔令勇說,為適應永川現代制造業發展需求,中心開設了數控技術應用、汽修、動漫與游戲制作等專業,并與雅迪科技、太平洋精工、重慶華中數控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關系,發展訂單制、現代學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在企業建立職工培訓基地,開展企業現代學徒制培養,年社會培訓量達6000余人次。”孔令勇說,近年來,學校為永川區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輸送學生4000余人,學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
記者了解到,最近4年,永川區支持職業院校增設智能裝備、大數據等59個專業,對接重慶市重點產業的學生占比達85%以上;17所大中專院校共設立13個二級產業學院,開設113個訂單班和中國特色學徒制班;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數量已突破1300個;每年從院校選派1000余名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聘任600余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任教,深度實現了產業、職教的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永川區還與多所知名院校和企業共同成立了重慶市大數據產業人才聯盟,圍繞數字媒體、大數據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領域,開展專業共建、訂單班、實習實訓等合作項目。目前,該聯盟已與85所院校、28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每年向企業輸送專業化數字產業人才5000余人。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