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對全軍軍事理論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面加強新時代新征程軍事理論工作,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軍事理論體系。當前,我軍軍事理論研究中重定性輕定量、重推理輕實驗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在運用自然科學思維、融入科技手段進行原創性研究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改進軍事理論研究模式,將推動軍事理論研究由分散到系統、由定性到定量、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從而加速推進軍事理論創新,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步伐。
軍事理論研究模式是軍事理論研究的理念方式、方法路徑。改進軍事理論研究模式,就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堅持軍事理論與軍事科技相結合,邏輯思辨與實證分析相結合,自主研究與開放研究相結合,采取兵棋推演、模擬仿真、作戰試驗等方法增強軍事理論預實踐性,運用大數據、大模型、智能技術為軍事理論研究賦能。
強化理技融合戰技結合
科學技術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推動作用的革命性力量,是推動軍事理論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一旦技術上的進步用于軍事目的必然會引起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進而引發作戰方式、戰爭理論的變革。古代金屬冶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孕育了陣式作戰為主的作戰形式,出現了以《孫子兵法》等為典型代表的冷兵器時代軍事理論。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加之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產生了線式和散兵作戰方式,催生了近代陸權與海權論。電磁學理論的發現,內燃機等新技術發明,使得坦克、飛機、自行火炮等成為主戰武器裝備,機械化戰爭論和制空權論等軍事理論隨之涌現。核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核武器的出現,引起了當代戰略思想的深刻變化。以信息智能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特別是戰略前沿技術越來越成為軍事理論創新的活力源泉,技術與戰術耦合更加緊密,網絡戰、混合戰、跨域戰、分布式作戰、馬賽克戰等新的軍事理論呈井噴之勢。軍事理論研究必須高度關注以信息和智能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對新軍事理論的催生作用,關注前沿性、戰略性、顛覆性技術給現代戰爭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從中發現新作戰概念、新軍事理論生長點,更加注重“技術決定戰術”。同時,又要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戰爭對武器裝備的需求,推動軍事理論向超前型、預測型發展,為新的技術創造提出需求、促進其創新發展,更加重視“戰術牽引技術”。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快速演進,軍事理論創新必須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走開理技融合、戰技結合之路,在科學技術和軍事理論的互動耦合中,促進軍事理論取得突破性進展。
注重定性定量綜合集成
任何事物都存在著質和量兩個方面,定性化研究和定量化研究是進行軍事理論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化研究是對事物質的規定性的研究,是對一個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的規定性的認識,主要采取歸納演繹、類比分析、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定量化研究是對事物量的規定性的研究,是對事物的質的等級、結構、范圍及發展程度的描述,主要運用數據分析、數理統計等方法從量的關系上認識和研究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軍事理論作為一門科學,只有充分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成熟的地步。在現實研究工作中,軍事理論研究之所以不深入、不系統、不規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著重定性輕定量、重概括輕數據的習慣思維,造成對軍事問題的研究停留在表面上,難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隨著現代軍事和戰爭形態的演變,軍事系統運行日益復雜,表現出非線性、涌現性、非平衡有序等特征,迫切要求軍事理論研究按照復雜系統理論的基本原理來研究軍事系統內部子系統的組織規律,特別是要素與要素之間的協同耦合,以及非線性相關關系,揭示系統的整體運行態勢和運行規律。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理論研究理念,重塑理論研究模式。注重定性與定量結合,突出定量化研究。構建由專家、數據和計算機組成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集中各領域專家智慧對事物性質做出經驗性判斷、把握整體發展規律,運用計算機運行速度快、處理數據精確、存儲量巨大的優勢,形成人機結合體系,實現定性與定量的綜合集成。
增強模擬仿真數智賦能
軍事理論的發展依賴研究方法手段的不斷進步,軍事理論的發展水平同研究方法手段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主要是通過直接經驗、感覺、觀察、思辨的方法去把握戰爭規律。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數學、物理學、化學等科學理論快速發展,其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特別是科學研究的觀察、實驗方法不斷運用于軍事理論研究,促進了軍事理論研究向科學化演變。20世紀以來,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科學理論在軍事理論研究中的充分運用,促進了軍事理論研究的跨學科、系統性創新發展。協同論、耗散結構論和突變論等理論的出現以及計算機的普遍運用,加快了當代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速度。當代“復雜系統理論”“軍事全息論”“混沌理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虛擬現實技術”“大模型”和“戰斗實驗”等方法的運用,使軍事理論研究實現了新的飛躍。方法手段的進步使軍事理論研究走上了精確性與模糊性研究相統一的道路,不再只依靠經驗和粗放的方法研究理論問題。新的時代條件下加快我軍軍事理論創新,應當充分重視大數據、云計算、大模型、智能技術帶來的理論研究方法手段的變革,運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去研究快速發展的軍事斗爭實踐。一是運用兵棋推演、模擬仿真、作戰試驗等技術工具,以逼真的方式來創造思想試驗、虛擬對抗、戰爭實驗,以概念突破激發軍事理論體系創新。二是運用大模型技術手段,開展原創性、前瞻性、預置性軍事理論探索。通過構建具有龐大參量規模和復雜計算結構的大型機器學習模型,處理海量復雜數據并通過基于數據的深度自主學習揭示復雜系統的特點和規律。三是利用模擬試驗、計算機仿真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虛實結合的試驗鑒定系統,對軍事理論創新成果進行模擬推演,并依據推演結果不斷修正和完善軍事理論研究成果。
走向開源開放多元協同
現代軍事科學發展呈現出多學科專業交叉群集、多領域技術融合集成的發展趨勢,傳統的線性、分散的科研模式越來越不適應重大攻關需求。這就要求軍事理論研究要打破閉門造車、體制內自循環的模式,打破研究單位和學科藩籬,建立跨學科、多學派溝通機制,通過學科鏈、創新鏈的融合,實現科研組織模式創新,走開協同式、開放式軍事理論研究之路。一是“矩陣式”理論研究。“矩陣式”科研模式,可以看作是跨學科跨領域協同攻關的一種具體的科研組織模式。它相對于單一的縱向“層級式”或者橫向“松散式”科研模式而言,是把按職能劃分的科研單位和按課題(或項目等)劃分的組織部門(或科研團隊)結合成一種科研組織模式。這種團隊組建模式謀求理技混編、跨域協同,產品研發一體化設計與建設,有效打開技術研發人員的論證思路,使技術方案的科學性和戰略前瞻性大大提高;同時,組織結構縱橫交錯、互聯互通,從體系架構上做到信息共通、技術共享、場地共用,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所屬各科研單位和專業學科的優勢特長。二是協同式研究。軍事系統極其復雜,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和把握,軍事理論前沿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多學科交叉“螯合”的結果。加速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要克服各自為戰的局限,打破傳統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以戰爭和作戰理論重大問題為導向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軍地、跨單位學術交流,形成協同式組織結構。根據軍事理論具體研究任務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團隊,有效整合研究資源,聚集研究合力。三是開源式研究。重大軍事理論研究要走開放式研究之路,搭建“小核心、大外圍”的組織模式,充分發揮各領域軍事理論工作者的才智,形成體制內外、軍地雙方、專才與通才共同參與的科研格局。以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推動軍事理論研究走出去,深化國際交流互動,找準創新世界坐標,增強創新整體效能。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