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上市企業情況是考察區域經濟實力的重要維度。
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強排行榜中,北京以96家企業、19.05萬億元的總市值一騎絕塵,廣東、上海排在其后,保持高速增長。
明星企業與地區經濟的相關性頗受關注。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是其所在區域經濟實力的重要代表,地方的經濟環境也深刻影響著植根于此的上市公司。
2020年上半年結束之際,21數據新聞實驗室發布了最新的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強排行榜單。整體來看,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略有上漲,相比2019年末增長約6%。
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深圳、香港、紐約等全球15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上市公司共計7425家(已剔除退市公司),總市值合計112.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從區域分布看:
北京以96家企業、19.05萬億元的總市值一騎絕塵,總部經濟已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廣東、上海排在其后,自2018年至今始終保持高速增長。
長三角整體表現亮眼,131家上市公司沖進市值500強。
山東比2019年末減少4家上榜企業,省內排名第一的萬華化學市值在500強榜單中列104名。
基于這份榜單,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分析500家頭部上市公司的區域分布、行業特征,解讀大企業背后的區域經濟格局。
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北京霸榜 粵滬緊追
從區域分布看,北京、廣東、上海穩居前三。截至2020年6月30日,500強上市企業數量分別為96家、69家和60家,總市值分別為19.05萬億、14.77萬億和6.28萬億元。綜合2018、2019年數據來看,中國上市公司的區域頭部格局已比較穩定。
其中,北京已經連續多年“霸榜”。
2018年末至今,北京的上榜公司數量分別為94家、97家、96家。廣東近年來一直快速追趕,北京仍呈現出優勢,最新數據顯示,北京的500強上市公司數量仍比廣東多出27家。北京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也較高,96家企業的總市值要比長三角131家上市企業之和(16.37萬億元)多出近3萬億元。
為何頭部上市公司在北京形成聚集之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與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分不開,以工商銀行、中石油為代表的大型央企扎根北京,數量多、體量龐大。此外,眾多互聯網企業駐扎中關村科技園,京東、小米、百度、美團點評等信息技術企業云集于此,構成了北京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的中堅力量。本次北京上榜的96家企業中,共有23家信息技術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上海雖穩定排在第二和第三,但近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呈快速追趕之勢。
過去兩年半時間,廣東、上海分別增加了13家、10家上榜企業,為31個省市區同期上榜企業數量增加最多的兩個地區。
此外,由于500強第二名阿里巴巴坐鎮浙江杭州,大幅拉高了浙江的總市值規模。浙江進入500強榜單的上市公司雖然數量約為上海的一半,但高達6.79萬億元的總市值反超上海將近5000億元。6.79萬億元的總市值中,僅阿里巴巴一家企業就貢獻了超過4萬億元。
超1/4上榜企業來自長三角
各地區之間,上市公司的實力差距非常顯著,且呈現逐漸擴大的態勢。
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131家上市企業,這意味著26%的500強上市企業都在長三角地區。2018年末,長三角還只有108家上市企業上榜。
長三角上市企業激增,與其高度重視總部經濟有關。自2019年5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長三角加大馬力培育總部經濟。如今,長三角地區已初步形成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的總部經濟發展模式。
近一年,上海、江蘇、浙江接連出臺鼓勵和引導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意見。今年3月浙江發改委印發《浙江省鼓勵和引導發展總部經濟的若干意見》,力爭到2025年,總部經濟發展能級和集聚輻射能力明顯提升,企業(機構)總部數量累計增長20%。
當地的龍頭企業也在為長三角“攢人氣”,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流入。
據《獵聘2019年度中高端人才盤點數據報告》,2019年全國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20個城市中,長三角占了7個席位,杭州更連續兩年穩居人才凈流入城市榜第一。
截至2020年中,山東總共上榜15家企業。從山東上榜企業的行業分布情況,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當地的強勢產業類型。榜單顯示,山東500強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化工、家電、有色金屬等行業。
2020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一些發展中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四新”經濟規模偏小、比重較低,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區域分化態勢明顯;
二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土地、能耗、環境容量接近“天花板”。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創新投入產出比不高,高層次人才明顯不足。
四是市場化改革深度不夠,開放潛力尚未充分釋放,營商環境還有不少差距。山東已經注意到上述問題,并加速培育壯大新動能,做強產業生態。
除了區域之間差距拉大,區域內部的差距也不可忽略。榜單前20名中,只有兩個西部省份上榜,即貴州和四川,而且多以酒業為主。其中,貴州只有貴州茅臺入選500強,排名第4。四川雖有6家企業上榜但差距非常懸殊,五糧液排在第18,緊隨其后的瀘州老窖已在百名開外。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一方面,頭部企業既是一地經濟的支柱、引擎,某種程度上亦可折射出當地的經濟實力和產業結構特點。另一方面,企業所在地也需警惕企業一家獨大導致產業結構過于單一。
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政府應起到“扶手”的作用,引導更多企業在有生機的營商環境中扎根成長。只有產業結構豐富、堅持多元驅動的地區,才能形成良好的經濟生態,也唯有如此,各個維度的經濟“成績單”才經得起考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