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蘇各地陸續召開2022年度經濟工作部署會,構建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成為關鍵詞,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協同推進被不少城市列為2022年重點工作。比如,蘇州今年要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鹽城提出推出重點產業鏈培育行動計劃;常州今年將堅持“鏈式”發展,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硬核產業集群;等等。
各地大力推動地標產業強鏈、新興產業拓鏈、未來產業建鏈的背景是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現實需求。長期以來,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少地區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完整、產業能級不高等窘境,很多環節被“卡脖子”,生產體系仍在中低端徘徊,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土地價格上漲,資源稟賦優勢越來越失去競爭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筆者認為,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要看有多少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產業再大也是“無根之木”。
重塑產業體系、實現自主可控,離不開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因此,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堅持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四鏈并舉”,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把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重心放在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鏈建設上,集中資源更高標準地建設產業鏈集群發展。
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首先,要轉換思維方式,淡化區域間產業發展的行政界限,從而實現產業鏈集群培育的統籌協調。例如,以都市圈、城市群為單位,結合各自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優勢,選擇幾個同類的產業集群或是具有密切產業關聯的集群,合力促成產業集群鏈的形成。
其次,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并不意味著“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產業鏈鏈主企業的培育和支持上。鏈主企業不僅可以利用自身競爭優勢高效整合產業資源,還可以凝聚和協調各環節的企業,系統整合產業鏈各環節,優化配置產業資源,持續推動產業鏈迭代升級。
再次,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要求政府部門為產業鏈建立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政府相關部門應以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為抓手,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做好產業投資和發展服務,以優質完善的服務鏈促進產業鏈壯大。同時,還要積極搭建各類產學研用對接合作平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資源和需求等條件與企業和市場主體之間的結合,為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打基礎。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