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認識不清,培養的人才同質化嚴重;二是人才培養模式不匹配,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嚴格;三是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教學與生產脫節,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上都不能體現出應用型的特點。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今年10月30日,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的第2085次例行會議上,美國教育管理專家桑迪·波美和邁克爾·麥弗遜發表了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大學學習體驗》的演講,他們認為,“大學教育遠不止是讓學生找到一份工作。在互聯網時代,即便是找工作,大學生也應該學會靈活地解決問題,應對非常規性的工作,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應用型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學生對重要思想保有開闊視野,幫助他們獲取具有持久價值的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取得事業成功及社交的能力”。
英國牛津大學前校長科林·盧卡斯認為,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下,許多大學逐漸同質化,能夠保持自身的特色尤為重要。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講,只有突破同質化發展格局,明確辦學定位、形成辦學特色、轉變辦學方式,在質量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筆者看來,在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認識不清,培養的人才同質化嚴重;二是人才培養模式不匹配,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嚴格;三是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教學與生產脫節,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上都不能體現出應用型的特點。
在總結現有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的基礎上,我們要積極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立體式人才培養方案,即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任務,對內進行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對外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明確培養定位
“培養什么樣的人”決定了“如何培養人”,是人才培養的第一要義,框定了人才培養邊界,指明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高等教育分類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受“重學輕術”傳統思想影響,應用型技能在大學教育里被邊緣化,導致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實際執行中側重于理論教育的學術型人才,對學生的實踐應用操作能力培養不足。很多獨立學院的學生跟普通公辦本科高校的學生一起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不僅沒有競爭優勢,也不能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為了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應當結合生源特點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明確培養定位,要求學生有更高的理論水平、綜合素質和更強的實踐技能、動手能力。
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中心,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向上爭取相關政策法規供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放權發展、分類管理、堅持公益性等原則,解決制約發展的產權、內外部治理體系、改制方向等問題,保障獨立辦學的主體地位和資格,釋放辦學活力,真正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突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構建專業集群
應用型本科院校往往選取高校辦得較好、師資力量較強的專業來辦學,為實現錯位發展,還應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進行專業調整,緊密配合區域產業布局調整。
比如,2018年11月,《揚州市政府關于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出臺,該文件明確要重點培育地標性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把揚州建設成為長三角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努力在特色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物聯網感知器件等領域增強核心競爭力。
隨著蘇中空港物流園、騰訊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的落戶,揚州經濟發展急需物流、汽車、機械、電商、計算機互聯網等相關專業人才。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將密切關注政府產業結構布局,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細化專業方向,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動態預警與調整機制,確保開設的專業面向地方、面向產業,構建特色專業建設集群,打造一批“金專”,實現專業建設的長足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輸送專業對口的人才,擴大地區影響力。
深化產教融合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高等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產教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應用型本科院校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實現,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借助企業行業等社會力量協同推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在前期充分做好對企業的篩查、調研工作的基礎上,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選擇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優質企業,為學生把好邁入社會實踐的第一關。
校企合作不能簡單理解為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事情,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應該是旁觀者或倡導者,而應發揮主導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等。在“政行校企”之間,需要設立一個監管機構,平衡各方關系,既能管理學校,又能約束企業,還能協調其他相關職能部門。
另外,應用型本科院校還需要依托產業協會、行業協會、政府職能部門共建“產業學院”“行業學院”,深化人才供給結構性改革。通過產業學院、行業學院,構建產學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促進人才培養供需雙方緊密對接,優化高校專業結構,實現校企之間信息、人才、技術與物質資源共享,將產業學院、行業學院建設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和繼續教育的基地,實現教育和行業的聯動創新發展,破解產學錯位難題。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