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健康碼,到網課輔導、線上招聘……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加速了社會的智慧進程。
在近日舉行的浪潮云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表示,支撐智慧化轉型的,“正是我們一直所說的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為核心的智慧計算”。
他表示,3月4日中央決定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提速,其實也是在為智慧計算的發展提速,而承載這種計算需求的生產中心——智算中心將成為智慧時代經濟社會運行所必需的重要基礎設施。
智慧時代的算力中心
王恩東介紹說,計算是發展的,已從最初的數值計算逐漸演變為科學計算、關鍵計算和智慧計算,而每種計算都有相應的算力中心去支撐。
承載科學計算的是超算中心,承載當下企業、政府及個人應用的是數量眾多的各類數據中心。當前AI計算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未來在社會總計算需求中將占據80%以上。承載這種需求的就是AI算力中心,即智算中心。
在王恩東看來,智慧計算改造升級了生產力三要素,最終驅動了人類社會的轉型升級。智慧計算將勞動者由人變成了人+AI,勞動者可呈現指數增長;智慧計算將數據變成了一種新的生產資料,從有形到無形,生生不息,越用越多;智慧計算將計算力驅動的信息化設備變成了生產工具,也是指數增長,人類的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伴隨生產力的升級,社會基礎設施也在產生變化。“智算中心將成為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智算中心之于智慧社會,就像水利、交通之于農業社會,‘鐵公機’、電網之于工業社會。”王恩東說。
他認為,智算中心是智慧時代最主要的計算力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能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斷地產生各種智慧計算服務,并通過網絡以云服務形式向組織及個人進行供應。
成為新基建須滿足三大條件
王恩東提出,智算中心要成為“新基建”,必須滿足三大條件,即開放標準、集約高效和普適普惠。
開放標準,要求智算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是開放的、標準的;集約高效,要求智算中心的建設規模要大,要采用領先的技術,保證自身的先進性;普適普惠,則要求智算中心發揮基礎設施的社會價值,服務大眾。
與此同時,AI能力將成為智算中心輸出的主要計算力形態。
王恩東認為,基于智算中心先進的AI算力基礎平臺、AI算力調度平臺、AI算法模型來打造AI開放服務平臺,匯聚并賦能行業AI應用的開發者,加速開發各種各樣的行業智慧應用,必將加速行業AI化、產業AI化。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于智慧升級的轉型期,計算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征,各國政府對于IT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增加,新型的計算力競爭已經開始。
王恩東表示,智算中心以社會智慧化需求為目標,基于最新的技術和產業生態,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將成為未來計算力的主要生產中心。“智算中心,不管你看得見或者看不見,它就在那里,源源不斷產生智慧時代的動力:計算力。”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