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智能工廠的基礎。然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即使是最高效的企業,要想通過各個層級精確獲取并有效使用數據也面臨著種種挑戰,并且需要跨多個界面或部門。艾默生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工廠數字化、自動化解決方案——PlantWeb數字化工廠架構和Pervasive Sensing (普適測量)技術。
UNO系列產品2002年即已推出,目前有UNO-1000、UNO-2000、UNO-3000三個系列。其中,UNO-1000系列是采用DIN導軌設計的控制柜專用計算機;UNO-2000系列是具有豐富接口的嵌入式自動化計算機,搭載 Mini PCIe與iDoor擴充接口;UNO-3000系列是具有前面板接口的高效能可插卡式的嵌入式自動化計算機,搭載PCI/ PCIe擴充接口。
2015年11月18日,國際過程工業自動化用戶協會(NAMUR)中國第七屆年度大會于上海開幕,本屆主題為“NAMUR在中國: 分布式智能” 。WAGO公司作為本年度NAMUR中國大會唯一合作伙伴,展示了“DIMA(DecentralizedIntelligence for Modular Applications)——分布式智能模塊化系統”的過程控制自動化方案原型。
當前, 我國制造業企業在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面臨技術方案風險較大,項目投資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等挑戰,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如何幫助用戶應對挑戰?和利時在打造智能控制系統時提出了兩條解決思路:一是在和利時現有控制系統產品及工程方案能力基礎上,開發支撐智能制造的公共技術和產品平臺。
當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鋪天蓋地席卷整個制造業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早在2003年的日本,三菱電機就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實現生產現場數據的可視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三菱電機第一次提出了“e-F@ctory——整合FA”的理念,并逐步向客戶滲透。
從全球市場來看,2009年~2011年是光伏逆變器市場增長最快的時期,之后光伏行業整體不景氣,價格快速下滑,導致光伏逆變器市場淪為“價格戰”的戰場。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鼓勵,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在未來將仍然保持穩定增長。
智能化是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熱點,目前我國軌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設已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無線通信等新興技術的發展,為城市軌道交通不斷走向智能化提供了技術支撐,相信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建設將大有可為。本期記者專訪了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毛宇豐,請他談談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
把高穩定、高可靠的嵌入式計算平臺提供給軌道交通用戶是凌華科技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凌華科技一直與鐵科院、通號集團、中國中車等行業知名企業保持著密切聯系,用自身近20年的軌道交通行業經驗服務于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廣大用戶。
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軌道交通也正迎來發展的高潮。據悉,在軌道交通較發達的城市,每天有50%的人借助軌道交通出行。城市軌道交通,不僅有效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城市的良好環境,而且增加了就業機會(每公里軌道交通增加約60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