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遭遇的種種困難并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中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經濟高速發展
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在全球經濟表現疲軟、內外環境復雜嚴峻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10.4%的增長,繼續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專家指出,相對于去年11%到12%的高增長,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意味著中國經濟過熱的風險部分得到釋放,中國經濟已經步入合理增長區間。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繼續實現高增長,工業企業實現利潤以及城鄉居民收入等也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達到4.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4%。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運行,也為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條件。
在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國民經濟的另一大亮點還表現在夏季糧油再獲豐收,秋糧豐收在望。今年我國夏糧產量達到12041萬噸,比上年增產304萬噸,增長2.6%。這是在農資價格上漲、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我國夏糧生產連續第五年實現增產。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發展更趨平衡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收縮,給我國部分外向型出口企業造成了很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努力克服外需減弱、成本上升等困難。
數據顯示,我國貿易結構正在出現積極變化,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1519.9億美元,同比下降6.2%。紡織服裝、鞋類等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出現放緩跡象;但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良好,1至8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24.7%和21.3%。
1至7月份,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增長17.5%,同比加快0.4個百分點,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1.4個百分點。按可比價計算,高技術制造業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0%,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二高一資”產品的生產增速回落,也顯示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積極成效。
經濟效益繼續提升
未來增長依舊看好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市場因素影響,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壓力給我國工業和企業生產帶來挑戰。但盡管如此,今年1至8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仍實現利潤18685億元,同比增長19.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9%,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5.7%。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今年以來中央企業沉著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全力推進生產經營等各項工作,整體發展質量有了新的提升,營業收入增速加快,收入增長好于預期。
不過,面對成績,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從外部看,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復雜,金融動蕩加劇,經濟明顯減速;內部看,國內價格上漲壓力仍很大,農業基礎還很薄弱,部分工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金融領域也存在不少隱患。
對此,溫家寶總理日前在2008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目前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很多。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的階段,經濟增長潛力很大。今后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