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電力公司預計,今年全省最大電力缺口將達850萬千瓦,缺電比例占全國總量的1/4以上。
美麗的西湖夜景不得不繼續暫時隱身。
持續十多天的高溫讓浙江缺電形勢雪上加霜。7月5日,杭州市政府宣布,從當天起,該市的有序用電預案從C級跳過D級,直接到達E級。這意味著,西湖區域的景觀路燈、音樂噴泉、霓虹燈等,繼續由零星的燈光替代。西湖夜景自去年以來,再次因電力不足而顯得黯淡。
與此同時,浙江各地市電力紛紛告急,浙江省提前進入了今夏的用電高峰期。
拉閘限電成為常態
根據杭州市此前頒布的有序用電預警方案,E級方案實施后,非連續性生產企業和臨時施工用電將按照公布的供電線路輪休表實行“停四開三”(即停四天開三天),高耗能企業和設備將全部停止用電,市級及以上重點工程、電力建設項目施工必須避開晚高峰用電。這一方案總計可以錯避負荷50萬~60萬千瓦。
但是,這一切還不足以彌補日益增加的用電負荷。7月1日,杭州市區開始執行有序用電C級方案,景觀照明、亮燈工程暫停用電。這一方案的結果是:在錯(避)峰40萬千瓦的同時,西湖由昔日的燈火輝煌陷入黑暗,各地路面上的景觀燈“罷工”更是屢見不鮮。即便如此,C級預案也無法應對緊張的用電形勢。據統計,6月27日至7月3日,杭州電網累計(下一頁) 拉電3312條次、累計拉負荷607萬千瓦,同時連續6天啟用了緊急事故拉電。
與此相一致的是,杭州部分企業主開始叫苦。杭州蕭山區一家塑料制品廠的老板陳然表示,自6月底開始,自己的工廠就開始不斷地停電。進入7月份以來,用電形勢更為嚴峻,工廠的生產能力開始閑置。要命的是,接到的訂單已經無法按原計劃完成。“即使我們備用的發電機全部開足,也只能滿足二分之一的正常生產。損失是無法避免的。”陳然表示。而像他這樣的企業,在蕭山至少有上千家。
杭州,只是整個浙江都處于電力“饑渴”狀態的一個縮影。據寧波市電業局副局長陳祝贏介紹,從6月28日至7月4日,短短幾天內,寧波缺電等級從2級急速上升至5級。溫州等更多的地方,也開始拉閘限電。
來自浙江省電力調度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天該省的用電負荷一直在1560萬千瓦左右高位運行,負荷率已達到96%以上。到昨日為止,該省的最高用電負荷已經數次逼近1650萬千瓦的最大網供能力,已幾無潛力可挖。而省外來電,除了國家分配的計劃電和長期合同購電外,低谷電的供應只是杯水車薪。
浙江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賀錫強在此前召開的浙江省電力迎峰度夏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5年浙江用電高峰期間,最大電力缺口將達850萬千瓦;即使在氣候正常情況下,電力缺口也將達到650萬千瓦,缺電比例占全國缺電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據其介紹,今年浙江用電高峰從7月1日開始,到9月10日結束,預計最高用電需求將達到2500萬千瓦。
解決電荒前路漫漫
嚴峻的用電形勢開始讓浙江官方著實有點“傷腦筋”。浙江省經貿委電力處一位官員分析,今年夏季高溫期間,造成浙江電網負荷增大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建設中不斷上馬的各個項目加劇了電力緊張;二是連日高溫天氣使得空調降溫負荷猛增(該部分電力供應已占電力總需求的30%左右);三是浙江部分地市依靠省外購電,本身發電能力不足,但隨著用電高峰來臨,周邊省市自身電力供應也比較緊張,省外購電已經得不到保證;此外,由于降水量達不到預期水平等原因,浙江省內一些小水電、小火電已經無法發揮預期作用,而由于運輸能力限制,浙江火力發電所需要的煤也得不到滿足。
該官員透露,按照浙江省經貿委和浙江省電力公司等相關部門擬定的政策,今年該省破解“電荒”的具體措施為:對工業用戶實行以線路輪休為基準的周輪休制度;除重點工程和電力建設項目外,基建施工實行避峰用電;各級政府機關帶頭節約用電,高峰時段少開或不開空調;賓館、飯店、商城、大型超市、辦公樓、娛樂場所等控制使用空調,必要時,減半供應空調用電負荷。
除以上節電措施外,對于處在檢修期但依然違規用電的企業,浙江省將予以重罰;對列入清理關停目錄的小鋼廠,立即停止供電;現有水泥機立窯、石礦以及黏土制磚瓦企業等,實行季節性停產讓電;高電耗企業和設備,要承擔壓負荷和避峰讓電義務。此外,“價格調節”也被該省列入鼓勵和引導用電單位采取錯峰、避峰、限電手段的重點計劃。
電力建設則是浙江緩解電荒的另一重要舉措。“按照浙江省電力建設計劃,今年浙江省將新增54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2006年和2007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600萬千瓦和500萬千瓦。通過幾年的努力,爭取做到不缺電。”該官員說。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