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萬鋼出席會議并講話。本報記者 周維海攝
5月29日,記者從在京召開的高速列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獲悉,中國高速列車技術在“十二五”期間,將逐步實現“譜系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目標。為促進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在此次論壇上,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成立儀式并致辭。
論壇圍繞高速列車科技創新、高速列車技術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各國高速列車科技創新模式進行了廣泛交流,研究了在高速鐵路安全保障、智能化和節能環保重大需求的新形勢下,高速列車科技創新的方向和任務,探討了適應新形勢的創新模式和進一步提升高速列車開放協同創新能力的途徑。
萬鋼在聯盟成立儀式上指出,國家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是我國高速列車技術研究與產業發展把握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推進高速列車技術創新,又好又快地建設高速列車技術創新體系,提升高速列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萬鋼強調,作為技術與產業創新鏈構建的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重要載體,聯盟應在四個方面發揮重要和獨特的作用:一是要明確企業在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強化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圍繞企業發展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二是要促進高速列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開展持續創新,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環節,推動產業技術持續進步,使高速列車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國具有競爭能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要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在戰略層面的緊密合作,創新產學研用合作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圍繞高速列車裝備產業鏈解決共性技術難題,探索通過產學研用結合實現重大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使產學研各方形成共同投入、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互惠關系;四是要促進高速列車技術與產業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進行分工合作,有效銜接,實現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保障創新要素在聯盟單位之間的有效聚集和合理流動,充分利用和顯著提高創新資源的使用效率。
萬鋼還對國家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提出要求:要加強聯盟組織和運行機制建設,企業要發揮核心作用,使聯盟凝聚資源、協同創新、共擔重任的效能盡快盡早發揮;要堅持開放、海納百川,不僅要繼續擴大聯盟對國內科研與企業(包括中小企業)的凝聚作用,還要以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胸懷加強國際間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合作與交流;要積極探索聯盟成員單位既有高速列車科技創新設施、條件和平臺的合理共享、持續提升與協同作用發揮的新機制、新模式,努力構建能對我國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可持續發展起到“倍增器”和“加速器”作用的創新能力支撐體系;要確保《高速列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順利實施,聯盟確立了共同發展的目標、共同奮斗的前景,要擔負起協同創新的重任,保質保量完成專項規定的任務。
在本次論壇上,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作了題為《中國高速列車科技創新的回顧與展望》的主旨報告。他指出,經過近5年的努力,中國高速列車技術和裝備制造能力取得長足的進步。“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速鐵路科技工作將在高速鐵路體系化安全保障技術、高速列車裝備譜系化技術、高速鐵路能力保持技術和高速鐵路可持續性技術四個重大技術方向展開。圍繞上述重大技術方向,科技部將在高速列車相關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研發、集成技術與應用研發等方面部署并實施一系列重點任務。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列車譜系化和適應性技術,研制滿足不同運營條件和需求的高速列車、常規鐵路高速化、具備國際適應性的可規模產業化車型系列,為我國規模、需求多樣性和地理環境復雜性均居世界首位的高速路網的可持續運營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為全面提升我國高速鐵路運力資源能力和列車運行在途服務水平,“十二五”期間,將研究具有自檢測、自診斷、自決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車系統及智能列車樣車。
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科技進步促進了高鐵的自主創新,高鐵發展也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范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在致辭中也肯定了我高速列車技術經過近20年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他認為,高鐵技術的成功是我國在一個行業及配套領域率先整體成功進入高端制造的標志,是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模式的典范。
近幾年,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導下,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和中國北車唐車公司三大主機廠開始積極引進國外動車組的動車組總成等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主要配套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全面掌握了高速動車組集成與制造關鍵技術,分別搭建了CRH2型、CRH3型、CRH5型時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臺。
2008年2月,科技部和鐵道部簽署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共同研發最高運營時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車。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下屬的十家核心企業為創新主體,68位院士、500多名教授,25家重點高校、11家科研院所、5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形成了以政產學研用為特色的世界規模最大的中國高速列車技術創新“聯合艦隊”。
僅兩年時間,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就實現了動車組系統集成、頭型、輕量化車體、轉向架、減振降噪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得CRH380A動車組成為我國自主化率最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列車。2010年8月,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在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下線,12月3日,在京滬高鐵先導段試驗中創下了時速486.1公里的運營列車世界最高試驗速度紀錄。此后不久,北車唐車、北車長客也成功研制出CRH380BL新一代高速動車組,以及400km/h高速檢測列車。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日本、德國等國的專家分別介紹了本國高速列車的發展狀況與未來規劃。日本東京大學的曾根悟教授作了題為《日本新干線原始及最新創新》的報告,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專家約爾根·莫登作了題為《德國高速列車最新技術發展》的報告,日本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專家羅休作了題為《日本的鐵道抗震及抗災》的報告。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出席論壇及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起成立簽字儀式。
來自科技部、鐵道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主要企業的專家近400人參加了論壇。(記者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