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工業報
到2015年,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銷售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裝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將超過30%。力爭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
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子規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近日正式發布。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接受本報專訪時,對《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智能裝備的發展重點作了權威解讀。
中國工業報:《規劃》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裝備的概念,即“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結合當前我國智能裝備的發展現狀,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背景。
裝備司: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突破。但作為一個正在培育和成長的新興產業,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仍存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基礎薄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等問題。
智能制造裝備是國務院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
作為未來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國民經濟分類標準,《規劃》編制組對30類制造業按照加工對象進行分析,《規劃》重點選擇了其中對國民經濟重要性強、帶動范圍廣、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八類重大智能制造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