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經營企業靠兩大法寶,一是資金,二是人才,這幾乎是所有企業的共識。然而若權衡二者的分量,人才問題當屬第一要事。論起人才的價值,《三國演義》中劉備說“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得天下。”可見人才對于一國之興,意義何其重要。治理企業,雖不及治國繁復冗雜,但道理一樣,也是人才難得。
2012年5月,第七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和利時杯”電氣控制應用設計大賽新聞發布會順利召開,為此,工控網的記者對和利時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史洪源先生針對大賽進行了專訪,史洪源副總經理著重強調了大賽的宗旨便是對人才的培育,用“實踐、創新、就業、創業”這八個字來概括在人才方面和利時的培育重心。
眾所周知,自1993年成立以來的和利時集團,一直專注于自動化行業,并不負眾望的在國產PLC品牌中闖出一番天地,為國產PLC“揚威”。于此同時,和利時還是一家珍重人才的企業,從內部對員工的培訓,到與各高校的合作;從去年的“自由暢想 智勝未來”校企活動,到今年的“和利時杯”電氣控制應用大賽,都展現出和利時對人才的培育是迫切的并付諸于實踐的。采訪中,史總多次提到對于人才培育的方式“實踐創新”是根本,實踐出真知,創新助發展,他表示在國家的教育上,課堂教育偏重,實踐教育不足,這使學生的手動能力降低,不利于將來的就業。
選人才,重應用
唐朝吳兢說“因其材以取之,審其能以用之”。和利時對此次電氣控制應用大賽學生群體的定位并不在于學歷的高低,不論是本科、研究生或是中專、高職院校都可報名參賽。史洪源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和利時看中的是技術的應用,我們首先強調的是技術應用,而不是技術的研發。自動化行業是有其行業特性的,最終用戶的體驗和反饋對一個從事自動化企業是彌足珍貴的,從工業控制或機器設備自動化來講,技術是非常多的,也就是說企業所需人才是應用技術的人才,而并非是研發技術的人才。在技術研發端和其最終用戶之間存在一個鴻溝,這個鴻溝就需要技術應用來鏈接,和利時也正迫切的需要這樣的人才。具體到專業上包括電氣工程、自動化、機械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采訪過程中,每每說到人才方面的培育,史洪源副總經理的話匣子就打開了,眉宇間激情飛揚的神采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人才在和利時集團中的分量都是舉足輕重的。
和利時集團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自動化公司,在業界深耕十幾年,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大型PLC、小型PLC、運動控制器、觸摸屏、變頻器以及電機器等產品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幾年更是不斷發展創新攻城拔寨,技術應用更高端,產品體驗更完善,史洪源副總經理也驕傲欣慰的講“這與和利時在人才培育上下得辛苦是分不開的!我們做實訓不僅僅為了學生在和利時的大家庭中發揮重要作用,更為他們以后致力于其他自動化企業奠定基礎!”
育人才 重實訓
采訪的初始,史洪源副總經理便提到了本次大賽的初衷是為了培育人才,而培育人才首先要做好實踐工作。現如今本科及以上的學生出入社會,大部分不知該如何著手,動手能力有的甚至不如中專高職的學生,這便是動手能力差,實踐少的問題。和利時針對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的現狀已經一年內和兩所高校進行合作,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培訓基地,動手實踐。聊到實訓基地,史洪源副總經理的臉上掛著掩不住的喜悅,并舉了在南方和利時與杭州電子工業大學的合作項目,無不驕傲講“這個項目不難看出我們企業在過去已經主動走入高校開展實訓教育,并且這是一個公益的項目!”起初我很意外,在一個自動化企業做公益是不容易的,想要做好就更加難上加難,哪一個企業不是關起門來做技術,敞開門來做客戶。而和利時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在教育上引領國產自動化的領軍者。
和利時經過十幾年的摸索研究在技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客戶上也贏得了贊譽的口碑。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時用實力向同行、客戶展現他的能力,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發展了一批龐大的客戶群。截止到目前,已從事過的工業自動化項目超過12000個,客戶群已超過7000家,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客戶基礎,和利時順利的在杭州建造了一個大型培訓基地,基地可同時容納兩百人參加培訓,并且為實訓。這樣大的規模,這樣周全的計劃已不難看出和利時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力度,并以實踐為基礎,以實訓為核心。
為人才 重分享
在前一段時間內,有一個詞頻頻出現在互聯網上。“share”中文譯為分享。在“無所不能”的互聯網上,你可以分享所有你愿意分享的事物,人、事、物、知識、新聞等等,也因此出現一系列現如今受人們競相追捧的互聯網產物,如微博、論壇、Facebook等。其本質還是分享二字。但令我未曾想到的是,在自動化領域,這個讓我一向認為與時尚與公益無源的相對于枯燥嚴肅的行業竟也可以如此“時髦“。前文中講到史洪源副總經理在采訪中向記者講述和利時的實訓教育是一個公益項目,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使用的這樣一個平臺是一個公共開放的平臺,并非是和利時專有的產品平臺,所以學生將獲得一個非常通用的應用技術實訓經 驗。在問到這樣一個安排設計和利時是作何考慮的,史洪源副總經理回答道“之所以開設這樣一個公共的、開放的平臺,是為了學生在通過實訓獲得這樣一個經驗的同時,不僅僅支持他將來加盟和利時,而是為了更長遠的考慮,讓學生們可以通過經驗支持他們加盟所有類似于從事電氣設計、機械設備自動化方面的企業,這才是真正為他們的就業、創業做遠慮。”
不論是在自動化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重視人才培育是亙古不變的,教育之路是任重而道遠的。和利時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用實踐和創新澆灌人才,反之,人才又用高端的應用技術滋養和利時,這樣“高質量”的良性循環讓和利時在自動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