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理工雷科公司辦公區
理工雷科取得的成績,除了北京理工大學多年的科研積累及理工雷科技術、管理人員的努力之外,還得益于中關村示范區的“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這不僅僅是政策的突破,而且通過中關村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的互動工作機制,保證了政策的落實。
本報記者 孫勇報道
“走,再去上邊幾層看看。”在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一棟大樓內,參觀完位于3層的研發、生產區之后,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公司黨委書記、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斌又帶著記者來到該公司的其他辦公區域。
“我們現在的辦公區有4000多平方米,員工近300人。”戴斌介紹說。而在2009年年底成立時,這家以北斗衛星導航、民用雷達及高性能信號處理產品為經營主項的企業僅有員工30人,辦公面積300多平方米。
理工雷科經營業績的擴張速度同樣驚人:2010年銷售額1600萬元;2011年銷售額6700萬元,實現利潤1300萬元。截至2011年年底,理工雷科總資產達到3900多萬元。目前,理工雷科正在制定創業板上市計劃,準備于2014年提交上市材料。
據了解,理工雷科取得的成績,除了北京理工大學多年的科研積累及理工雷科技術、管理人員的努力之外,還得益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
“嚴格來說,如果沒有中關村示范區這么好的政策和中關村創新平臺的工作機制,就不會有理工雷科今天的成績。以前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得不到落實,這次中關村的政策不僅有突破,而且通過中關村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了互動的工作機制,保證了政策的落實。”戴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