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對我國光伏生產企業反傾銷立案調查,引起了我國光伏生產企業的恐慌。我國光伏市場原材料與市場“兩頭”在外,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光伏產品90%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市場占據了中國光伏出口市場的60%,美國占據了10%。而國內光伏市場需求總量卻很低,缺乏內部消化能力。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約27GW,中國裝機總量卻僅為3.5GW。我國光伏產品國內市場之所以無法打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電網對于太陽能、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的接納能力有限,我國亟待發展堅強智能電網。
所謂“堅強智能電網”,就是融特高壓及智能電網于一身的電網解決方案。通過在電網中運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技術,以求實現“合理搭配峰電、谷電及火電、新能源發電間比例”等功能,最終實現電網智能化。通過特高壓輸變電,使電網能夠輸送更多的電力,輸電能耗更低,輸送的距離也更遠。
我國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聚集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區,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部、中部地區,近年來,我國以常規電站建設和管理方式,采取特許權招標方式建設大型光伏電站和風電站。不論風力發電,還是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發電載荷的不穩定”和“傳輸耗損大”。由于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滯后,目前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接入電網困難,不僅造成了能源的浪費,也造成國內市場狹小,嚴重拖累了我國光伏設備生產企業嚴重依賴國際市場,抑制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國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堅強智能電網能夠為新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一個良好平臺,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可以及時接入電網,并且接入過程能夠自行控制,通過高效的傳輸,大大提高新能源的穩定性和利用率。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形成結構堅強的受端電網和送端電網,顯著提高電網對光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接入、消納和調節能力,有力推動新能源的發展。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形成“強交、強直”的特高壓輸電網絡,通過新能源的跨區域、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高效率輸送,將西部富集的新能源輸送到能源需求量大的東部地區,顯著提升電網大范圍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據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一回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于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后者的2~3倍。由此,理論上如果采用特高壓輸變電,新能源發電“傳輸耗損大”的難題將得以緩解。在此基礎上,如若再以智能電網對“新能源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間進行調配(風、光不足時,電網主要輸配傳統能源發電,風、光充足時則反之),那么,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也將得到有效彌補。
由于太陽能資源分布廣泛,晝夜變化大,并不適合集中應用,集中建設大型光伏發電、以遠距離高壓輸電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并不適合光伏發電的特點,光伏發電的優勢是分布式應用,所以還將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比如,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比較完善的德國,年光照小時數只有1200小時,而北京的年光照小時數達到了2000小時,遠高于德國的1200小時,因此在北京等大城市可以發展屋頂太陽能等分布式光伏發電。通過發展智能化的配用電設備,能夠實現對分布式能源的接納與協調控制,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
發展堅強智能電網,可以為我國新能源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同時使我國真正享受到清潔能源的好處。以光伏發電為例,光伏發電產業的確是清潔能源的產業,而對于光伏發電設備制造產業卻是徹頭徹尾的高耗能產業,我國之前大量出口發電設備,其實質是廉價出口我國能源。發展堅強智能電網將會有效地改善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降低輸電損失率,提高電網運行經濟性,提高用電效率。
因此在當前經濟結構轉型時期,我國應擴大智能電網領域的投資,通過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為我國新能源設備企業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進而促進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