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汝為院士 “社會智能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一文引起日本官方與學術界的關注,被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收錄。如下是該文章摘要。
社會智能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戴汝為
“社會智能科學”是在現代全球化的條件下,是人類掌握計算機技術,世界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必然;是“人-機結合”的條件下,人類智慧高度擴展,社會的人們之間在互聯網背景下互相激勵,融歷史和現實、匯各大洲人類智慧之大成的客觀結果。
世界面臨的氣候變遷,地震海嘯、災難頻仍;社會制度的發展較量;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沖突,都已遠不是個人和人群之間的智慧所能解決,而需要的是跨越領域,涵蓋古今、各種智慧的綜合,信息被轉化為知識并集各類知識于“大成”,而以社會為載體所涌現的智慧。社會發展到今天,思維方式的變革,必然要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更高層次上的“協同”與“融合”,因而造就了“社會思維”。當社會中的群體處于這樣的思維狀態下,涌現出更高層次的群體智慧,而實現這種群體智慧有賴于綜合集成的科學。充分體現了錢學森先生的“人-機結合”的思想,綜合了現代科學技術及其主體相互提升的當代群體智慧。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而創新的過程始終貫穿著創造力的作用,所以開展對于創造力的研究是學術界重要的任務。
1990年錢學森等提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概念和處理這類系統的“方法論”。當時國外的一些系統科學專家,考慮的還只是簡單巨系統,而沒有對“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有所認識。他們的目光對準的單純是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如物理學、化學方面的系統。“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對許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他們還不能把自然科學范疇的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人體系統、人腦系統這些與人密切相關的各種系統結合加以分析。
1992年在處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把人的智慧、機器的智能和古往今來涵蓋各方面的知識信息加以綜合,集成起來。在當代技術成就的操作平臺上“人-機”動態的共創新的“智慧”,這種智慧是帶有當時社會背景,是為了解決社會存在問題,實現了“社會智能涌現”。
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的綜合集成研討體系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在運行過程中產生著創造思維,對于這一體系所服務的社會系統而言,涌現著社會智能。正是這種創造思維,涌現智慧的平臺,對于個人和群體形成了創造的環境,造就了“社會智能”的產生。
在歷史的長河中,起源于工程、技術、自然科學各種系統的“控制”發展為“智能控制”;在社會系統中的“管理”伴隨智能技術的應用進展為“智能管理”。 二者熔接起來,形成新的概念:“智能控制與管理”。同時,綜合集成研討在各種決策支持中實現了思維的升華、社會智能的涌現,在實現智能控制與管理過程中,促進了人類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