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空前困境。雖然制造業危機在鋼鐵、造船、光伏、工程機械等高端行業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令人擔憂的是,中小民營企業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全國民營企業減產、停產現象增多,一些出口型企業再現裁員、倒閉風波。這一現象也正在向大中型企業傳導。
當前,發展民營經濟,急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減輕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需要在與民企相關的稅收項目、稅率和實施細則上盡快做出調整。例如,可適當提高小微企業的認定范圍;對涉及小微企業的行政性收費條目,可以取消或減半收取;提高一定比例的折舊率,以減低納稅基數,并考慮在流轉稅方面進行適度減免;對初創型民企免稅,給予其足夠長的培育期等。
第二,改善民企融資環境,解決“融不到、用不起”的兩難問題。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民營小企業僅占20%。另外,民營企業在貸款時基本無法享受基準利率,要支付更多的浮動利息,這就加大了民企的融資成本。
第三,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壟斷性領域。要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參股、控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