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國情,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30余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呈現結構性、壓縮性、復合性、區域性和全球性五大基本特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出來,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回顧過去30年發展道路,如果改革開放是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次轉型,那么“綠色革命”將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又一次偉大轉型,伴隨轉型而來的潛力將為經濟發展釋放巨大的空間。而應對氣候變化,走低碳之路的探索,將鋪就中國未來增長模式的新道路。
誠然,中國經濟在轉軌的過程中或面臨著資金和技術的難題,也必經發展方式轉變帶來之陣痛,同時還要面對未來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帶來的環境壓力的挑戰,低碳之路將多艱,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刻不容緩。
最重要的是,向低碳轉軌的道路是中國科學發展的體現,更是保證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撐。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使我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這些都有賴于轉變發展方式的路徑選擇。這是中國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詹姆斯·利普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的話說,“未來屬于領先新能源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