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應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和機械企業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現在鋼鐵價格有所下降,正是雙方建立戰略聯盟關系的最好時機。”在上周召開的“2005中國鋼鐵―機械產業鏈發展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的講話,引來臺下眾多機械企業代表的掌聲。
鋼鐵和機械兩個行業唇齒相依,有著緊密的產業鏈關系。中國鋼鐵產業目前處于由大變強的歷史機遇期,一方面要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深度滿足機械行業的用鋼需求;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機械行業制造成本上升的壓力,在機械行業穩健發展的前提下,獲得穩定優質的冶金設備產品。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機械行業年消耗鋼材達4000萬~5000萬噸,占鋼材消費總量的11%~15%,是重要的鋼材用戶,同時也為冶金礦山企業提供機械裝備。
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權威人士一致認為,目前,兩個行業均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鋼鐵、機械行業應加快整合步伐,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形成良性互動,構架新型的鋼鐵―機械產業鏈,實現和諧、互補、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鋼鐵業最具潛力的用戶是裝備制造業
吳溪淳表示,目前中國鋼鐵業產能已超過3億噸,許多產品靠出口打開銷路,預計今年鋼鐵出口量超過2000萬噸。這必將引起主要出口市場,同時也是主要產鋼國的韓國、美國及歐盟國家的警惕,“如果通過增加機電產品出口來帶動鋼鐵產品的銷售,情況將好得多”。他提出了“鋼鐵業要確立依靠發展國內裝備制造業來擴大鋼鐵市場的思路”。
有觀點認為,“是房地產業這幾年的火爆發展刺激了鋼鐵業的發展”。對此,吳溪淳并不贊同。他認為,建筑用鋼只占鋼鐵市場總量的20%,就是算上房子里面的空調、彩電、不銹鋼水池等用鋼,也只占市場總量的40%。鋼鐵行業真正有潛力可挖的用戶是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有潛力,不僅僅是國內有需求,而且還有巨大的出口潛力。從去年和今年前幾個月的數據看,機械產品出口的增速明顯高于進口增速”。
吳溪淳強烈建議有實力的鋼鐵企業應當與機械制造行業的大客戶聯合起來,共同開發新產品,甚至應該有自己的鋼鐵產品科研人員進駐機械企業,與其共同搞新品開發。
在合作中實現協調發展
記者注意到,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在演講中屢次提到合作這個詞。
在蔡惟慈看來,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機械工業萬元產值鋼材平均耗用量已由1982年的0.93噸大幅下降至2003年的0.14噸,而機械行業今后的發展也將更多地依靠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使得鋼材的萬元產值單耗水平繼續下降。但機械工業對鋼材產品的需求總量仍將增大,在2020年前保持年均5%的增速。
蔡惟慈認為,與需求總量的增加相比,機械工業的發展對鋼材品種及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隨著重大技術裝備的大型化,參數的極限化,機械行業需要鋼鐵業開發更多具有耐高溫、高壓及耐輻射、腐蝕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種鋼材。目前國內機械企業最為急需的就是發電設備用管板材、汽車用鋼板、取向冷軋矽鋼片、模具用鋼材、鍛造用鋼材、軸承用鋼材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特種優質鋼材品種,而這些產品國內鋼鐵企業只有極少一部分產量甚至沒有。
他希望鋼鐵企業加快短缺品種的開發和生產能力建設,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鋼鐵廠應當對短缺鋼鐵品種增加定點直供比重、減少中間環節、緩解漲價勢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世俊表示,雖然近年來全國鋼鐵工業在建規模過大,投資增幅較多,但鋼鐵工業還有市場發展空間。因為中國目前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另外,居民的消費結構升級和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等發展趨勢會帶來新的用鋼需求。他希望鋼鐵上下游行業進行合作,變競爭型為合作型,在合作中實現各行業協調發展,提升各自的行業競爭力。
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經理楊小寧認為,產業鏈上下游行業間的協調發展,是鋼鐵產業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低,資源、能源短缺且配置不盡合理,市場分散且流通體系不完善,因而無論是鋼鐵行業還是其上下游行業,必須建立高度緊密的合作關系,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據了解,中國鋼鐵和機械行業的產業鏈聯合已經開始進行。寶鋼和鞍鋼已經先后和長春一汽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東風汽車公司近日也與攀枝花鋼鐵公司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信息來源:中國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