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2013年6月14日
總結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汽車產業革命、信息產業革命發生演變的共性規律和特征,既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對產業革命內涵和特征的認識,也有利于科學判斷新一輪產業革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和領域。
一般認為,技術革命是技術領域里具有根本意義和廣泛影響的重大技術變革,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飛躍;新技術在各產業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形成新的生產力,引發產品供給、產業組織、行業結構、就業分布、市場需求以及產業體系的重大變革,從而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增長以及價值觀念、心理狀態和道德觀念等。
產業革命的內涵
產業革命是以新的科學發現為基礎,以技術革命爆發為標志,新技術廣泛應用于人類生產生活,從而引發產業結構、經濟增長以及社會分工體系、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并深刻改變社會文化價值觀、心理狀態的過程。能夠稱為產業革命一般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一系列重大發明的應用、科學知識的積累為基礎和前提,以爆發技術革命為重要標志;二是根本性的變革,即質的飛躍;三是必須具有相當規模和可持續的影響力,即要有廣泛的關聯性和全局性,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產生深刻、持續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200余年來世界產業革命的變遷歷程看,每一次產業革命都表現出與前一輪產業革命不同的新特征。例如,與蒸汽機革命相比,電力革命對科學發現的依賴程度顯著提升;與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汽車革命等兼具能源革命和效率革命的特征相比,信息技術革命更多是一場效率革命,對人類生產生活效率的影響程度遠甚于前。可見,新一輪產業革命應符合產業革命的一般內涵,具備與以往幾次產業革命相似的特征,但是,在科學技術不斷演進發展、全球經濟政治正在進行深度調整的新時期,也必然會表現出一些新的趨勢性變化。
產業革命通常以重大技術發明為先導
縱觀幾次產業革命的成因,無一例外是以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為基礎和先導。例如,蒸汽機革命以牛頓力學、數學、機械等科學知識積累為基礎,以騾機、蒸汽機、織布機等系列技術發明為先導。電力革命以電磁說、電動力學等科學發現為基礎,以發電機、電話、碳絲燈等重大發明為先導。汽車產業革命以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熱力學為基礎,以內燃機、四沖程煤氣及汽油機等發明和廣泛應用為先導。信息產業革命的發生與演進更是與物理學、數學、信息論等綜合性科學理論的發展完善密切相伴,同時,與計算機、集成電路、互聯網等系列重要發明共同更新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電力革命開始,對科學發現和科學試驗的依賴程度逐步提升,與此同時,科學革命、技術革命以及產業革命的發生越來越表現出同步化、相伴共進的趨勢;主流技術則明顯表現出交叉融合的趨勢,即產業革命的技術支撐不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若干新興技術群的高度交叉融合。例如,始于19世紀70年代的電力革命事實上呈現出與汽車革命同期交叉并行的狀態。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熱力學等科學理論的發現與不斷更新與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期內燃機廣泛應用于汽車、飛機等領域的過程密切相伴、交叉并進。信息產業革命同一時期也伴隨著物理學、數學、生物以及信息論、控制論等綜合性學科、材料、環境科學和技術的大發展。
催生產業革命的重要力量
產業革命爆發和演進的條件越來越不限于單純依賴某些重大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而是既依賴現代化進程強大需求的拉動,又源于知識與技術體系內在邏輯的突破與創新。從幾次產業革命的演進歷程看,如果沒有工業化、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加深的大背景,也就沒有足夠的需求促使蒸汽機、電力、內燃機等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拉動紡織、機械、冶金、電力、汽車等產業的大發展。例如,蒸汽機革命既源于瓦特改良蒸汽機等一系列技術發明,也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當時海上貿易發達為英國棉紡織產品創造了巨大的需求。電力作為一種便于輸送、存儲的全新光源、熱源得以廣泛推廣,也是由于蒸汽動力越來越難以滿足工業化進程加快背景下人類生產生活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信息產業革命的發生與演進路徑與前幾次產業革命有顯著區別,即原創技術的發展來自于當時美、歐等國軍事備戰對通訊、探測等技術的需求。但是后來,計算機、集成電路等技術能夠迅速從軍用轉向民用并實現前所未有的擴散和增長,則主要歸功于美國產業界、大學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極大激發了社會各界對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在需求。有研究顯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需求拉動將顯然不再是對效率增長的追求,相應的,主要發達國家的戰略取向以及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性危機、關系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將成為推動每一次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動因。
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方向
對比幾次產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不同影響,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以及汽車產業革命,兼具能源革命和效率革命的特點,而信息產業革命主要是一場效率革命,即相較前幾次工業革命而言,表現出的效率、帶動性和擴散性都顯著提升。近期研究顯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影響將遠不再是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流通成本、加速經濟增長、多元化能源結構等方面,甚至也不局限于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的影響,可能是對生命、傳統價值觀、倫理道德以及人類認知社會途徑和方式的徹底顛覆。
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科技基礎是若干新興領域的交叉融合。近一段時期以來新的重大科學發現和學科演進、知識積累趨勢看,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領域都在孕育若干新的重大突破,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從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可持續發展需求來看,越來越迫切需要解決能源、環境、健康等重大問題。從新興技術和產業群已經表現出的影響來看,生物、新能源、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都將繼續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基于此,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技術方向應是以生物和新能源為主導,以信息和新材料等為支撐,在這些技術持續更迭演進的同時,與現有技術大量交叉融合,產生若干新應用和新領域。
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爆發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積累。蒸汽機、電力、內燃機、信息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約都經歷了50年左右的周期。從當前最有可能爆發產業革命的幾大技術領域來看,大多是以上一世紀80年代的物理學、數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綜合性科學理論為基礎,基于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的交叉演進而進一步更新發展的。盡管新一代技術群不斷涌現,包括傳感器技術、生物芯片、基因重組、人造器官、3D打印機等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產品也不斷被發明,但仍沒有哪一項技術發明具備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并適宜被大規模生產和應用的條件。總體來看,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爆發還需要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發明應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產業革命仍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新一輪產業革命可能發生在美國、中國、歐洲等具備良好“制度土壤”的國家和地區。回顧歷史,英國能抓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主要取決于其自17世紀末期確立君主立憲制以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有利于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政治經濟體制。20世紀以來,美國先后抓住電力革命、汽車產業革命的機遇,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與美國尊重科學、崇尚冒險和創新的企業家文化和制度環境密切相關;同期德國、日本也憑借對先進生產模式、管理流程、產業組織制度的不斷探索和創新,抓住汽車產業革命、信息產業革命的機會,在新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中獲得一席之地。可見,對中國而言,新一輪產業革命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要進一步發揮科技人力資本儲備豐富、部分行業產業規模世界領先、產業體系比較健全、國內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等優勢,充分借鑒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利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的經驗,從改革科教制度、培育企業和企業家精神、營造多元靈活的投融資環境、政府集中力量攻關核心關鍵技術和拉動重大需求等方面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積極迎接、應對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