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新一代的本土自動化企業開始起步,在經歷近三十年的發展之后,一些本土企業開始成為主流自動化供應商,在規模、技術、品牌等方面開始成熟,而和利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為自動化、軌道交通等領域重要的供應商,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本土自動化企業,將中國自動化企業的聲音帶到了全球。
2013年,恰逢和利時成立20周年。回顧20年的國內發展歷程,和利時經歷了敢為人先、從無到有的成功孵化,經歷了是否要多元發展業務的困惑與煩惱,最終秉承“抵住誘惑、耐住寂寞、穩中求進”的十二字原則,成功發展成為中國自動化市場上的領軍者。
但,對于和利時這樣一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本土企業,國內的成熟和成功也許并不是其終極目標。早在1993年和利時以“華勝自動化事業部”的身份面世時,王常力便堅定地提出一個方針:“以世界為目標”!
于是,我們看到,厚積薄發的和利時,在國內市場成熟壯大后,近幾年正在一步步地圓著她的世界夢。2007年,和利時(亞太)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正式成立,開啟了其海外旅程的追尋和探索之路;2008年,納斯達克上市將其品牌形象進一步推向國際,更為其后續海外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足夠的資金基礎;2009年,和利時的DCS正式隨EPC廠商走入海外市場;而2011-2013年,更是其海外業務發展歷程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年,先后完成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家工程公司Concord與Bond的并購,成為其快速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最有力的武器。
展望未來,和利時海外業務這艘快艇將會以怎樣的速度駛向何方,就此,海外業務負責人—和利時集團副總邵柏慶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幅藍圖。邵柏慶指出,2013年3月份,公司已明確提出,未來幾年要加大海外投入與產出,加快海外業務發展速度,爭取五年內海外業務收入實現過半。
對此,我們認為和利時充滿激情,但卻并不激進。原因何在?一方面,2012年港鐵項目的成功中標,為其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海外拓展贏得了基礎和信心,說明在國際市場上,和利時是可以按國際規則跟國際巨頭去共同競技的;另一方面,已完成的兩家海外公司的并購,使其快速獲得了東南亞和中東市場上成熟的客戶、渠道以及本土服務能力。
在海外業務未來的戰略規劃上,和利時在尋求快速發展的同時,依然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前期,在區域分布上,仍以具備業績基礎及資源分布的東南亞和中東為主,并且重點瞄準新加坡、馬來西亞、沙特等投資建設較多的國家,避免遍地開花,確保產出和結果。在流程自動化方面,仍以其在國內市場應用成熟的電力、石化、化工行業為主,在軌道交通方面,將以信號系統應用作為主打方向。而在銷售渠道上,EPC廠商已無法滿足其大力開拓市場的需求,無論從客戶關系的建立、品牌形象的推進等方面考慮,大力發展海外直銷模式已成為其加速發展海外業務的必然選擇;更重要的是,5年內在新加坡實現產品的本土化研發與生產,已列為其硬性發展目標。
對于一個極具執行力的企業來說,戰略方針確定后,必然會緊跟一系列與之匹配的行動。而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和利時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海外隊伍的組建。集團副總邵柏慶作為未來海外業務的負責人,即將常駐新加坡亞太公司,在努力完善海外產品的同時,加速組建海外隊伍,目前正在從國內相關部抽調合適人選外派新加坡等地,并在當地招聘相應專業人員;同時在現有機構基礎上,將在印尼、印度等地建立常設機構;建立和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作為中國自動化領域有能力、有勇氣走出國門的先驅者,和利時也許在實現著自己世界夢的同時,也在背負著中國許多自動化人的期望。于是,我們期待著一個中國自動化企業在海外版圖上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