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3年10月28日
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我國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了需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時候。從發展經濟學總結的規律看,越是經濟不發達的時候,經濟增長越是需要依靠投入,特別是資本投入的推動;而經濟越發達,知識和技術對增長的貢獻率就越高。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的發展水平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155美元,排名全球倒數幾位,提升到了2012年的近6100美元階段,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從資本資源投入為主推動的階段開始向知識技術深化和產業創新為主推動的階段轉變的時候。而后發國家由于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知識技術的全球傳播和交流,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應當比發達國家可能來得更早一些,動力可能還要更大一些。這也是后發國家所謂后發優勢的來源之一。
我國有著科技創新的優越條件,對創新驅動戰略要充滿自信。從依靠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條件看:第一,從每年大陸港臺中學生參加全球數理化競賽的成績看,勤奮勤勞并且富有智慧。第二,中國每年工程類應屆畢業大學生的規模在200萬左右;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從國外留學回國的學生和人才等都在逐年增加。全國人力資本的總規模估計在200萬億到300萬億元之巨。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研發投入的能力大大增強,投入規模已經接近GDP的2%,占全球研發投入總額的14%左右,而且其趨勢正處在快速增長時期。第四,科研裝備條件已今非昔比,形成國家級院所、重點實驗室、大學與各省市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國家重大專項攻關與眾多院校所、企業研發中心和科研人員的試驗工作室等遍地開花的熱帶雨林式研發相結合,形成具備越來越完善的有強大研發能力的國家創新體系。第五,積累了大量的科研儲備項目,同時具有全世界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需求,為技術轉化為產品和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市場條件。
中國科技創新推動增長,也存在一個低成本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科技進步方面有后發優勢,“彎道超車”實施趕超戰略,實現建成世界科技大國和強國目標,有著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從現在來看,由于科學技術人員報酬等比發達國家相對較低,加上一些自己研發的科研裝備價格也比發達國家便宜,存在著低成本研發、創造和產業化的優勢,也存在著一個低成本創新的戰略機遇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當前,歐美日發達國家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重點是推進科技進步,以保持其在產業技術方面的世界競爭力;努力使新技術創造大量的新消費市場,形成新的就業崗位;除了一部分制造業的新技術在應用中會減少就業外,更注重在個性化的設計、生產和服務中,實現勞動與技術相結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幾次經濟衰退時期,科技創新振興經濟是其最成功的途徑。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企業間科技結盟的數量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期間,美國高技術貿易在制造業進出口中所占的比例翻了近一番,超過20%。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的持續高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展是最重要動力。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頁巖油氣能源技術革命,也是經濟衰退的緩沖力量,并為美國再工業化和振興制造業蓄積了力量,經濟呈現復蘇勢頭。2013年 8月,美國失業率下降到7.3%;制造業占 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9%提升到了目前的接近12%左右。我國應當重視和借鑒美國科技振興經濟的經驗,將創新驅動視為推動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
創新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如果我們彎道追趕,加速創新,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目前 50%左右的水平上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那么2013年由創新形成的增量GDP規模就將達近1萬億元左右,經濟增長速度也將會提高到1.8個百分點,并且使經濟增長有持續的后勁。如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并切實將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國民經濟每年將提高 2個百分點左右,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
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到了一個低成本創新發力的階段,科技不斷進步和新興產業發展,將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