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本周工業領域的大事,莫過于美國底特律市的破產。在美國聯邦破產法院意見中指出,該市有185億美元的債務,其債權人數超過10萬,無法合理預期可以與這些債權人達成一個具有現實性的庭外和解協議。事實上,早在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已經宣布破產,12月3日獲法院批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
底特律曾有過“美國的巴黎”和“世界汽車工業之都”的美譽。它原為印第安人住地,后被法、英占領。1796年歸屬美國,1815年設市。1899年第一座汽車制造廠在底特律建立,1914年亨利•福特引進汽車生產線,此后底特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汽車中心,美國最大的3家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總部均設于此。
上世紀50年代的鼎盛期,底特律位列美國第5大城市,全市擁有人口180多萬。底特律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大約有80,500人工作在底特律市區,構成了底特律勞動力的1/5。
近十年來,底特律的汽車廠商在美國汽車市場的份額不斷被日本和歐洲車瓜分,而2008年金融危機又給了底特律致命一擊。三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人,2009年,克萊斯勒和通用又相繼宣布破產。2011年5月,美國勞工部報告大底特律地區失業率為11.6%,底特律市的失業率為20%。昔日的汽車之城今日人口已下降到了70萬左右,城區83%的人口為非洲裔,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有人說底特律是后工業時代城市的縮影,它的衰敗也為迅速發展工業的國家敲響了警鐘。據資料顯示,底特律財政收入的80%源于汽車制造業,并形成了多年不變的的產業鏈。傳統的產業模式,使底特律安于發展汽車產業,而未能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沒有適時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導致城市競爭力大幅下滑,失業率不斷攀升,
前車之鑒告訴了我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這也正是近年來中國所極力倡導的工業發展模式。2013年,除了傳統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行業,銅冶煉、鉛鋅冶煉等有色行業以及一些機械制造行業也處于生產形勢低迷、產能過剩的狀態,甚至多晶硅、風電設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現狀給自動化行業帶來了兩個極端。有人認為,產能過剩就要抑制產能,因此也就不需要發展以增加能效為主的自動化技術。但在自動化業內人士眼中,既然產能過剩,國家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就更需要引入自動化技術,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增加能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改善生產裝備水平,用智能化與信息化技術提升生產控制和經營水平,盡快淘汰落后產能。
從底特律的破產我們看到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發展飽和的跡象,而正飛速發展的中國工業更應該以此為戒,加快調整老舊工業,加速發展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政策的指導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以多元化的方式使多個產業可以齊頭并進,避免經濟發展中的短板,以穩健扎實的步伐迎接中國工業發展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