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魂,產業為脊。作為我國第一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強調創新和競爭力導向的產業指導性計劃,火炬計劃深入實施的25年,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從萌芽起步、破繭而出到發展壯大的25年。
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指引下,25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甚至是跨越發展。2012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
依托國家高新區這一重要載體,我國從集聚高科技企業到新興產業萌芽發展,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到創新型產業集群嶄露頭角,已經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道路。
新時期,在科技部啟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的推進下,以中關村移動互聯網、保定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本溪制藥、武漢東湖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正在崛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力引擎。
如今,科技部首批認定的10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在全國發展如火如荼,數十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單位成為國家高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一道別樣景致。
從萌芽到壯大 高新區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搖籃
上世紀80年代,在智力資源豐富的北京中關村,以陳春先、柳傳志為代表的一大批敢闖敢試的科技勇士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走出科研院所,“下海”創辦科技企業,逐漸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這里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祥地。與此同時,在我國南方江浙、閩粵地區,鄉鎮經濟萌芽興起,形成了依托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形成的特色產業集聚區。
這些自發性的產業集聚,形成了高度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產業配套,產生了較強的外部規模經濟、創新效益和競爭效益,具有顯著的產業規模和良好的發展潛力,也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導。
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等沿海省份,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率先形成了較好的市場條件,產生了大批具有創新活力、產品和品種不斷更新、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品牌越來越響、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攻城略地的高新技術產業。
在火炬計劃的帶動和培育下,歷經20多年發展,國家高新區大批高科技企業迅速成長,創新成果大量涌現,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
20多年來,國家高新區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民生需求,瞄準未來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在前沿關鍵技術開發、重大系統與裝備研制、國際技術標準創制等方面超前部署,承擔了大量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科技計劃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成果,成為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20多年來,國家高新區已經發展了涵蓋絕大多數現代高新技術產業門類。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逐漸成為國家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并形成了若干具有相當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產業鏈發展完備、技術領先、創新活躍,已經形成國內企業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光纖光纜產業集群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5%,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5%;
在無錫高新區,光伏產業的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我國最大的光伏產業生產和出口基地;
在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形成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通信設備研發制造和軟件開發等特色產業;
在西安高新區,形成了通信、光伏與LED、生物醫藥、軟件與服務外包等主導產業……
進入新世紀,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搶占國際經濟制高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積極應對挑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作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國家高新區成為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成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
從培育到試點 創新型產業集群崛起
在火炬計劃的引導下,依托國家高新區等重要載體,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卓有成效,它們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擴大。但與此同時,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等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經迫在眉睫。
放眼全球,近年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驅動下,工業全球化正加速呈現出規則統一化、組織網絡化、機制效率化和技術創新化的發展趨勢。而我國工業化整體水平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挑戰日趨嚴峻。
在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部署和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下,為進一步實現通過科技資源向產業鏈的集聚和整合,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帶動性的特色支柱產業,以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2011年7月,科技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火炬工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時期火炬工作的重點是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戰略提升行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和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并發布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試行)》。
《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試行)》提出,要以國家高新區為重點,每年開展一批產業集群建設試點。經過3-5年的發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形成若干國際先進型和國內領先型產業集群,培育20個以上年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30個以上年銷售額超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帶動地方建設100個以上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省級產業集群,成為區域支柱產業。
和傳統產業集群不同,創新型產業集群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為依托的產業集群。
同年,科技部從74家申報單位中遴選出首批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單位,大慶石油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深圳新型互聯網設備產業集群、上海張江重大疾病新醫藥產業集群、烏魯木齊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等脫穎而出。這些產業集群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模式:有的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通過民間自發的創新原動力、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而逐漸成為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有的以活躍的技術創新為支撐,以豐富的科研背景為依托,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增長;有的則在幾家龍頭企業的牽動下,吸引大批產業鏈相關企業、研究機構、中介組織聚集。
創新型產業集群把發展科技型企業與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導向結合起來,強化科技服務經濟的能力,成為具有較強區域帶動力的特色支柱產業,為加快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首批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單位絕大部分是其所在城市、高新區的支柱產業和發展重點,但總體發展水平和建設規劃與創新型產業集群設定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為此,科技部設定了遴選試點與培育示范兩個步驟來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力爭在3年內達到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認定標準,實現示范效應。科技部側重從培育和提升兩個方面分類指導,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3-5年內達到千億元的產業經濟規模,并引導和催生出若干個百億元產業集群。
2012年4月,國務院把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建設工作納入到《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科技部根據任務分工和多個省區市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工作的實踐,結合對主要發達國家創新集群的研究,于2013年2月制定發布了《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認定管理辦法》及評價指標體系。這為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工作確立了規范的管理辦法和評價體系。
從試點到輻射 創新型產業集群效應日顯
2013年6月,科技部發布《關于認定第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的通知》,認定北京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等10個產業集群為第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這是自2011年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啟動以來,科技部根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認定管理辦法》審核認定的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根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認定管理辦法》,試點入選單位在集群建設與發展規劃,所在地政府促進集群產業發展措施,集群產業鏈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與集群產業鏈相關聯的服務機構等方面都符合一定要求,首批10家試點單位都是各具特色、具有示范作用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以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為例,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已經成為信息產業中發展最快、創新創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中關村具備移動互聯網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的先發優勢,在產業鏈關鍵環節聚集了國內80%的龍頭企業,形成云到端的完整產業鏈。2011年,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未來3年,中關村將打造全球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最活躍的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集群。到2015年,力爭實現收入5000億元。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在保定高新區茁壯成長。目前,保定高新區已匯聚200多家新能源企業,形成了風電產業園、光伏產業園、儲電產業園、節電產業園以及電力自動化產業園等產業聚集區。今年總投資183億元的巨力集團光伏與索具產業鏈和總投資16億元的中航惠陽工業園將為保定高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增添強大的動力。未來,保定高新區將發揮園區在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領域的領先優勢,力爭成為全國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集聚程度最高、產業鏈條最完備的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集聚地和領軍園區。
此外,本溪制藥創新型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智能傳感系統創新型產業集群、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濰坊半導體發光創新型產業集群、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也各具特色,均是國內特色產業集群領域的領先者。
科技部在《關于認定第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的通知》中表示,希望各省區市科技廳(委)繼續加強對轄區內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工作的領導和支持,進一步完善集群試點工作的協調推進機制和保障措施,強化集群建設與發展規劃的組織實施,為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做好支撐和示范。
據了解,為更好地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發展,科技部將通過國家火炬計劃、創新基金、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國家重點新產品等政策資源,支持和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的建設發展;對認定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內高新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連續3年給予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對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內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生產力促進中心和技術轉移機構等服務機構,優先納入國家級認定管理序列并給予資金支持;建立產業集群數據年度統計和運行跟蹤制度,完善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年度考評,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的快速健康發展。
日前,科技部又發布了2013年度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名單,豐臺軌道交通等29家產業集群入選。新一輪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試點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與此同時, 國家高新區在關鍵前沿技術開發、重大產品與裝備制造、國際技術標準創制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高端技術和產品,在高效能計算機、高性能寬帶信息網、人工非線性晶體、納米材料和印制、基于MEMS傳感器、智能機器人、中文信息處理、量子通信、人用禽流感疫苗、3G/4G技術及標準、燃料電池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相繼獲得重要突破,開辟了產業發展新方向。
站在火炬計劃實施25周年的新起點上,創新型產業集群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在火炬計劃的引導下,未來,這批從國家高新區崛起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將成為整合區域創新的主體和要素、推進區域創新的重要途徑,為加快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