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鏈接:2014年控制網技術專題---機器人發展在中國
2013年12月22日,信息化和工業化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在工業機器人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以及國外品牌強勢占領中國市場后,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翹首以盼的一份指導意見。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消費品制造廠商將目光集中在了可不間斷工作,并能達到極高統一性,確保產品品質的工業機器人。盡管工業機器人的前期投資價格不菲,但比起要負擔獎金和保險的人力來說機器人無疑是一個保值的投資。于是,由資金充裕的汽車行業開始,工業機器人進入了中國的各行各業。在國際經濟環境遇冷的情況下,中國的消費品市場仍保持著一定增長,這也吸引了眾多國外工業機器人品牌大力進軍中國市場。
就在經濟增長萎縮,自動化設備制造商陷入困境之時,工業機器人廠商卻大有增加投資,擴大產量的勢頭。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整個產業的發展情況利好,國產的工業機器人品牌仍未能“殺”出重圍。
《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在制造領域、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國防軍工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產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二是公共服務平臺、標準、人才等產業體系尚待完善。三是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影響力弱,推廣應用難。四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重復建設隱憂顯現。
《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核心技術。自動化領域本就是以國外品牌為主的產業,而在中國起步較晚的工業機器人更是只存在新松和廣州數控等國產品牌的“星星之火”,在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方面,急需國產自動化品牌制造商的支持,這樣才能為今后培養領頭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完善行業標準,推進國際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動化技術在中國發展的三十余年中經歷了不同階段,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不例外。如今,這僅僅是個開始,工業機器人以后的路要怎么走還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國產品牌被用戶所接受,也希望合資型的中國廠商可以早日成立獨立的國產品牌,進一步幫助中國工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