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是現代高科技產業,世界上發達國家無不重視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各發達國家都把儀器儀表作為其優先發展的產業。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現代儀器儀表特別是智能化儀表及系統,已成為改造傳統工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原材料綜合利用、延長生產裝置壽命、保證產品質量、實現環境保護、保障安全運行、節能降耗、實現信息管理、優化控制策略等的必備工具,對推動工業現代化以及提高國民經濟綜合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是一個高速、平穩發展的行業,由于國家的重視和支持,近年來我國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不可否認,即便是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一樣存在很多問題。本期記者采訪了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奚家成先生,奚先生就我國儀器儀表市場格局的變化以及與國外在市場、技術上的區別等內容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自動化博覽》:2013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整體發展情況如何?
奚家成:2013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運行態勢良好,產銷增幅好于預期,利潤增幅平穩,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成果顯著。行業總體上沒有明顯的產能過?,F象。
今年1~9月儀器儀表行業的主要運行數據及相關對比如下:
儀器儀表業主營收入增幅明顯高于全國工業和裝備工業,反映了市場對儀器儀表產品的需求依然平穩增長。今年以來裝備制造業中增幅前三位的產業分別是農機(17.41%),儀器儀表(16.80%),汽車(15.33%),其他行業增幅一般在11%~12%。這基本反映了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即與生活、消費、科技進步、技術改造有關的產品將持續增長。
利潤不高是儀器儀表業的大問題,長期的利潤偏低將影響再投入,使行業難以保持高科技特性。雖然反映各行業利潤狀況的另一重要指標主營收入利潤率,今年1~9月儀器儀表業為7.97%,位于全國裝備制造業前列,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已下降0.19%,說明今年以來全行業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的效益尚不足以抵消成本上升等負面因素。
儀器儀表行業當前走勢健康良好的主要標志是:⑴行業主營收入增幅(16.80%)大于進口增幅(2.71%)。⑵中資企業主營收入增幅(18.03%)大于“三資”增幅(10.84%)。⑶出口增幅(6.27%)大于進口增幅(2.71%)。⑷新產品和中高檔產品增幅大于一般產品。⑸服務業務增幅大于產品制造增幅。
工業自動化是儀器儀表中最大的分行業,2012年產銷2504億,占全行業35.2%;利潤215億,占全行業35.6%;按國統口徑企業數972個,占比26%。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自動化行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現將其主要數據列表如下:
表1 工業自動化行業主要數據(2012.1~2013.10)
上述數據說明工業自動化行業的主營收入、利潤增幅等主要指標明顯高于全國工業和機械工業,其超過8%的主營收入利潤率在今年全國制造業中極為罕見。進口增幅的持續負增長和出口增幅的平穩上升正說明了我國工業自動化控制裝置行業的競爭力上升。
■《自動化博覽》:您認為中國儀器儀表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奚家成: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儀器儀表,特別是工業自動化產品的市場格局已經發生顯著變化。本世紀初進口年增幅超過30%,三資企業產值、利潤大于全行業50%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再復返。2004年三資企業產銷占比曾高達50.3%,2012年已降至25.3%,今年以來由于其增幅僅為10.84%,而中資企業增幅達18.03%,因此“三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下降至1/4以下,再由于進口增幅低位徘徊,因此總體上外資系產品的市占率下降趨勢仍會延續,但降幅將逐漸收窄。
本世紀初在應用領域頗為盛行的“中低檔產品選用國產,高檔產品選用進口、“三資”;大中型項目依靠國外,中小型工程選用國內,關鍵精密儀器依靠進口”的市場格局開始打破,但其程度不一,總體上工業自動化裝置好于科學儀器,常用儀器好于專用儀器。在工業自動化裝置中,用于流程工業的產品強于離散工業中自動化產品。在流程工業用工業自動化產品中,控制系統好于現場儀表與裝置。在品種門類繁多的現場裝置主流產品中,調節閥、顯示儀表的發展好于變送器和流量物位儀表。國產控制系統、顯示儀表、調節閥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外企代表了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格局的打破和發展趨勢。水、電、氣、暖等量計儀表和衡器、測繪儀器等常用儀器儀表以其規模化和產業鏈完整優勢繼以保持著國際市場競爭力。
市場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和基礎是中資企業的技術進步。但近年來市場格局變化如此迅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市場適應性的差別。在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期后,在流程工業自動化市場中,中資企業較快地適應了以大工程為主向大工程與技改工程兼顧并逐漸向技改項目傾斜的市場需求變化,并實現了服務領域中火電、冶金占比偏大向石化、煤化工、軌交、公共工程、節減改造等多領域均衡發展的調整。市場格局的變化雖然反映了中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相對提升,但并沒有根本改變外企在技術和經濟實力上的絕對優勢,這在大型工程項目和多數中高端產品上更為突出。
■《自動化博覽》:您認為我國儀器儀表技術與國外相比,是否存在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奚家成:與全國制造業一樣,儀器儀表業的技術差距從應用角度看主要體現在產品水平和質量及可靠性。由于儀器儀表在所有應用領域都肩負著量計、監控和測試的重任,因此其技術水平、質量和可靠性的差距比一般機電產品更為敏感。造成儀器儀表產品水平、質量和可靠性不佳的主因從企業內部看,一是創新能力低,二是生產和管理模式落后。可以說全行業絕大多數企業都重視自主創新,但成果不普遍,除少數企業外,進展不順暢。根據儀器儀表行業目前情況,可以把自主創新分成仿制性“創新”、跟蹤性創新和原創性創新。由于歷史原因原創性創新尚是星星之火可以理解,問題是多數企業目前仍停留在仿制性“創新”低級階段,只有少數企業已經脫開“仿制”,進入了根據技術發展趨勢的跟蹤性創新階段。長期仿制性“創新”的結果必然是基礎研究薄弱,核心技術缺失。以IA行業用量大、技術代表性強的差壓、壓力變送器為例,按成品產量我國已是數一、數二的大國,單個企業的產量已與國際一流企業并駕齊驅,技術引進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已有三十多年歷史。企業也有創新,但未脫開仿制范疇,其結果是自主產品市占率不足1/4,高水平傳感器組件的核心技術至今尚未突破,品牌形象二流。儀器儀表行業與國外技術差距大的另一大問題是:創新偏重于設計研發,對工程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的關注度不夠。工程技術能力薄弱嚴重影響了融合光機電多元技術的儀器儀表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水平提升。對于技術和市場成熟、國外產品優勢明顯的產品,強化應用技術是以市場能力為基礎縮小國內外差距的有效措施。國內企業對應用開發的投入不足增加了高中端科學儀器、離散工業自動化等產品縮小技術差距的難度。
縮小技術差距必須要有經濟實力。儀器儀表行業是具有“三高”特征的產業,必須以持續的高投入、保持高技術特性,從而獲取高收益,并往復循環,持續發展。國內外普遍認可的研發投入比例下限是銷售額的5%,目前多數企業難以達到。以往曾有的低人力成本,低社會成本條件正在逐漸減弱,低效益成為阻斷“三高”良性循環的致命弱點,成為技術差距難以縮小的實力因素,生產模式和企業管理落后成為普遍的突出問題。傳統生產模式因質量不穩定而使產品淪為“二流”。傳統生產模式為應對交貨期競爭而形成大量的在制品和成品庫存,粗放管理劇化了低效益。社會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單從純技術角度局限于產品研發創新,而不同時解決生產制造模式和企業管理技術的落后已不能全面持久地縮小技術差距。
■《自動化博覽》:在競爭激烈,利潤率降低的市場環境中,您認為儀器儀表廠商應如何突圍?
奚家成:像儀器儀表這樣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技術創新始終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歷史、文化等原因,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即使加強技術創新的力度,并如上題所述,把對設計研發創新、工程技術創新和應用技術創新的實施調整到相互匹配的程度,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到發達國家的同等水平尚需數十年努力。
儀器儀表等制造業要“解困突圍”必須在重視技術創新的同時解決生產模式和企業管理落后的大課題。西方企業是以工業自動化技術為基礎,并推行對需求反映靈敏的豐田模式、精益生產等現代生產模式而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益的。隨之而至的信息化技術把生產自動化和現代企業管理提升到新水平。采取趕超戰略發展經濟的我國工業不可能也不必要重復西方工業走過的老路。“兩化”融合指出了正確方向。“兩化”融合是工業化提升與信息化推進的融合,“兩化”融合的真諦是“融合”,而不是現有工業化水平簡單地加上信息化。工業企業的“兩化”融合有眾多內容,縱向從CAD、CAPP一直到遠程診斷,橫向從財務、勞資、計劃、物流一直到OA,都有其作用和效果。但是要真正克服效益低下的積弊,必須推進生產過程信息化,以生產過程信息化為基礎建立現代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否則其他部門和業務的信息化系統僅是“孤島”,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低效”的困境。實施生產過程信息化必須與推進現代生產模式結合。生產過程信息化使現代生產模式高質高效的功能充分發揮,只有采用現代生產模式才能形成以生產過程信息化為核心的現代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從根本上緩解效益低下的困境。
《自動化博覽》:您預計,未來中國儀器儀表產業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奚家成:我國經濟已進入結構調整期。我國大而不強的裝備制造業的調整實際上是重大—精密,整機—核技,規模—基礎之間的調整。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精密設備的發展速度將快于重大裝備,涉及核心技術的機電產品(部件)將快于常用裝備整機產品,基礎型產品將快于以汽車、工程機械為代表的規模型產品,不實施這樣的調整,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強”不可能,“大”也不保。儀器儀表是典型的精密設備,幾乎在所有裝備的國產化、高端化過程中,檢測、控制都是其核心技術之一。最近在國家“四基”專項中已經把傳感、檢測、控制等儀器儀表列入,說明了儀器儀表業中既有大型控制系統、精密檢測儀器等高端裝備,也有提升裝備制造業所不可或缺的基礎產品。去年下半年以來儀器儀表業的產銷增速大于大部分機電產業,正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體現,這一趨勢將延續若干年。
經濟進入結構調整期不但將促進產業板塊結構的再平衡,同時需求結構的變化也將帶來機遇。新建大工程需求的占比將下降,改造提升性需求占比上升;在技術改造工程中,征地建房投資占比將下降,設備更新投資占比上升;在設備投資中為產能擴張的一般加工設備占比減少,測試設備占比明顯上升。近來儀器儀表行業,特別是工業自動化行業產銷增幅比大部分制造業快正是上述需求變化的反映。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流程工業的上述需求變化,中外資企業都在努力適應滿足需求。但是離散工業上述需求,幾乎是外企“統吃”。由于離散工業的自動化產品需求既包括產品提升,也涉及企業改造,雖然市場分散,但量大增幅高,外資企業產品占有絕對優勢,相信中資企業一定會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形成實力。
“兩化”融合方針的實施貫徹正在全國各領域推進。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突破口是生產過程信息化。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實施實際上是生產過程規范化,裝備化提升和現代生產模式推進的過程。PCS的完善提升,數字化改造,MES的建立及其與ERP的貫通已是流程工業管控一體化的必然趨勢。離散工業FA提升,MES建立及其與ERP的貫通,其迫切性、難度和需求增長都大于流程工業。一些工業自動化企業已經開始了推進“兩化”融合服務的市場探索。
綜上所述,經濟結構調整期中,制造業“板塊”的再平衡,需求類型的變化和“兩化”融合的推進給儀器儀表業,特別是工業自動化行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戰略抉擇和實施課題。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