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裝備制造》雜志
裝備制造編輯部
誠如我們所知,發生在18世紀晚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英國的崛起;發生在20世紀早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美國、德國的制造業繁榮;那么在新工業革命時期,誰將受益?
面對新工業革命滾滾而來的浪潮,思考我們的現實和未來,既面臨著現有制造業比較優勢喪失后的考驗,也面臨著迎接“數字化革命”基礎不足的挑戰。
從工業革命的發展機制來看,技術變革始終是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是伴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而發展的,科技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也是必要條件。
追根溯源,我國工業大而不強,關鍵癥結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在于能否占領新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制高點。
如何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盡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應對新工業革命面臨的最大難關。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無疑是我國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挑戰的重要選擇。
新工業革命的創造性“毀滅”過程在使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消失的同時,也將使機器人、可再生能源、新材料、3D打印機、納米技術、生物電子技術等新興產業不斷成長為新的主導部門,這些產業在裝備制造、產品研發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中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使單純的體力勞動者更加難以生存。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國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主導部門的核心技術上不能取得國際領先地位,那么它原先在傳統工業上的國際競爭優勢最終也將會喪失。這是因為,每一項技術革命的重大作用遠非局限于新興產業部門,它還將通過組織創新與自身所創造的新型通用技術的共同作用,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使這些產業的生產率發生躍遷。這就是在新工業革命時英國最終喪失“世界工廠”優勢地位的根本性原因。
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帶來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將為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提供契機。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后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打開“機會窗口”,英、德、美、日等都是善于利用工業革命機遇的成功者。就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樣帶來了趕超發展的“機會窗口”。
這或不失為中國產業、企業崛起的最佳契機。用智能制造代替人工制造,通過3D打印、機器人等來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以能源互聯網引發重大經濟轉型。而新能源、通信、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則最可能成為探路先鋒。